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天地 > 評論 > 正文

從鄉(xiāng)村到城市的人格魅力與精神動力

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1年9月7日     

——讀劉超作品集《都市放!

何真宗

每天,身邊總有那么多的人和事讓人歡欣鼓舞,讓人感動不已。感動,往往源自于平凡而偉大的靈魂。當重慶持續(xù)高溫40攝氏度邁入第七天的深夜凌晨三點三十九分的時候,當我挑燈讀完萬州作家劉超的《都市放!愤@本書的那一刻,一股油然而生的力量,深深地打動了我,震撼著我的心靈。

1心懷感恩的鄉(xiāng)土敘述

《都市放!肥莿⒊奶幣膶W作品集,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全書分“我家江水初發(fā)源”、“不負如來不負卿”、“桃李春風一杯酒”、“見仁見智悟人生”、“杏花疏影唯有詩”、“辭賦新翻楊柳枝”等六個章節(jié)。每一個章節(jié)的標題,都由一句古詩詞里的名句組成,比如“我家江水初發(fā)源”,來自蘇軾的《游金山寺》一詩,其中開頭兩句就是“我家江水初發(fā)源,宦游直送江入!薄T诖苏鹿(jié)里,劉超用《我從山中來》、《遠影十二帆》把自己的家史、身世、成長歷程用痛苦并快樂的情感展現給讀者,筆墨飽滿而沁入生命與智慧的力量。而這種力量,來自作者對父母親的感恩,對老家的懷想。家是古往今來無數賢者議論紛呈的話題,是心靈的歸宿,同時,亦是心靈的起點,是生命飛揚的伊始;有多少先哲,走出家的門檻,于思念闌珊之中,拓展了一片從未見識過的天空,家,囊括了思想里的一切,風土人情,林木山水,蟲魚鳥獸,五谷雜糧,只要是心靈能夠觸及的地方,都會有家的色彩;蜷縮于家的角落,似乎思謀不透家之涵義,一旦雙足邁出了家的牽絆,思想里便有揮之不去的情愫,紛紛揚揚,點點滴滴,清晰可見。難怪,東坡先生在他鄉(xiāng)為官時放聲高唱,“我家江水初發(fā)源,宦游直送江入海”,思鄉(xiāng)之切,連涓涓清流,都入了詩境。這情這懷,如今客居他鄉(xiāng)的劉超又何嘗不是?從他的文字中看出,他是一個常常習慣于站在平湖邊上,立在江水之畔,雖為官一方,卻也走不出鄉(xiāng)土的懷抱,靈魂里總是浸入肺腑的鄉(xiāng)愁。在2007年,劉超雖已將父母親接到第二大都市里與其生活在一起,但對老家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鄰里鄉(xiāng)親,讀書時的艱辛與榮辱,以及洋芋、紅苕、包谷……等五谷雜糧在他的內心愈是清晰,愈是叫人放不下,愈是放不下,就愈是抗拒不了情緒的起落,就只能借文字來做思想的表述,在作者筆下也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看似內心平淡自然,讀罷讓我悟出了劉超那種“丈夫不感恩,感恩寧有淚。心頭感恩血,一滴染天地!(唐陳潤在《闕題》詩)的情懷,已是淚流滿面。

2綿綿無期的“情種”表達

第二節(jié)“不負如來不負卿”,此句應該是源于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詩人,可他也是個情種。十五歲才從民間接到布達拉宮中,在此之前一直接受著可以婚嫁的習俗教育;罘鸬纳矸菔顾麩o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于世俗禮。而劉超用他的詩句“不負如來不負卿”作為《都市放牛》第二章節(jié)的標題,讀了全部文章才讓我覺得劉超也是一個“情種”,這種情來源于他對親情的膩愛,對同事的博愛,對朋友的真愛。讀了他作品的人,不得不認為劉超是個可愛的人,他為愛可以向全世界的人宣稱自己是個愚人,也可以為愛變乖,“愛心是一所銀行,沒有存款,何來利息?”,劉超因父愛其心顫動,而我,因其“多情”而感動。《糞土情誼何時休》一文,是寫朋友之間的愛的,朋友,無論從小長到大的“青媒竹馬”,還是后來在工作后認識的“半路出家”的賭友,都能給他生命與人生的感動和感悟:“最禁得住時間考驗的,還是糞土情誼,這才是真切的、實在的、持久的煙火情誼”。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情綿綿無絕期。特別是對兒子的愛,在此章節(jié)中可以說是濃墨重彩,令人感到親情的溫暖和偉大!兑拱肟购閾岆U記》以為是寫一場大災大難的抗洪搶險的故事,讀完卻是兒子尿床的經歷。這情懷,這心境,如果不是愛的真切,不是親情的力量,劉超是寫不出這等輕松的文字來的。而他的愛是有回報的,比如《稚兒救母》一文便是。所以,兒子,對他來說,“有子萬事足”,兒子是他們一家的驕傲,更是一個和諧家庭的快樂天使。

3外儒內佛的人生感悟

在《都市放牛》這本書里,我最喜歡讀“桃李春風一杯酒”“見仁見智悟人生”這兩個章節(jié),我喜歡劉超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感悟。每一篇文字,都是充滿智者的睿敏和理性。盡管作者的生活閱歷很坎坷,但沒有因此墮落和懈怠,而是在經歷大風大浪后感悟出“生活待我不薄”的體會。在浮躁的都市生活中,在物欲橫流的世俗里,劉超心懷自然,情歸林泉,“愛閱讀的習慣一直沒有丟掉,知識洗滌了一個寒微子第的猥瑣和自卑,使他的精神更加強大,人格更加獨立,心靈更加自由。不讞上,不驕下,沖淡平和,中庸大氣”。身處官場與鬧市的劉超,哪怕是在教育子女的生活瑣碎之事,是個懂得珍愛之人,是個舍得放棄的人。他常常告誡自己說,“在你春風得意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嚴冬,在你錦衣玉食時不要忘記還有餓,在你位高權重時不要忘記還有冤屈……”在《在都市放牛》一文中,劉超在對生活有過豐富多彩的閱歷后感悟道:“勇于追求是一種精神,勇于放棄是一種境界”。生活、官場、人情……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猶如江湖,江湖何其之大,劉超在《大江湖,小江湖》一文中,總結出:別人的江湖很大,我的江湖很小。真是“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劉超是個胸懷大志之人,劉超是個淡泊明志之人,劉超是個處變不驚之人,他很會懂得生活,很會懂得在繁忙的工作與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學會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數,他在書中以《人生四看》來大砌大悟:看得透、看得淡、看得慣、看得見。這是一種心態(tài),也是一種心境,亦如其在《外儒內佛》大砌大悟道:執(zhí)著做事,淡泊做人。不做人上之人,也不做人下之人,我只做人中之人,一個心靈自由、人格獨立、思考深刻的普通人。

4詩詞歌賦里的城市意象

作者在《都市放!返淖詈髢蓚章節(jié)中,以“杏花疏影唯有詩”和“辭賦新翻楊柳枝”為題,分別精選了其在近年創(chuàng)作的詩詞歌賦,每一首作品,可以說劉超都懷著飽滿的熱情,為日新月異的城市放聲歌唱,繁復的城市意象,充沛的激情,起伏變幻的節(jié)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車行萬州濱江路》到《詩懷古城》,從《風流形勝天子城》到《萬州賦》,再從《兄弟建設賦》、《酸菜雞賦》、《三峽之子賦》到《對口支援賦》《新三峽賦》等等,我們能夠在劉超飽含深情的文字里窺探出和諧重慶,幸福萬州燦爛的明天,我們也領悟到萬州人民在區(qū)委、區(qū)政府的領導下,全區(qū)人民積極投身火熱的第二大城市的建設中的信心與決心。無論是詩歌作品,還是賦,劉超將美麗的城市詩意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也是和他的藝術功底分不開的。他對詩歌節(jié)奏的把握很到位,詩歌語言以質樸取勝,沒有太多的修飾,卻以樸實感人至深,都凝結著作者對人生的感悟與深刻的體驗及思考。在這兩個章節(jié)里,我們看出劉超是一個對政治敏感度極高的人,他用一種高度的政治情懷,對萬州這座城市的風景和各行業(yè)的輝煌如數家珍地贊美,折射出改革開放在這片土地上的偉大成就。在他的詩中,镕鑄了作為城市建設者的豪邁與激越之情,續(xù)接了浪漫主義詩歌的傳統品質。

如果說劉超的《都市放!妨钗腋袆拥氖亲髌,倒不如說是他每一篇(首)作品中折射出來的人格魅力和無窮的精神動力,猶如一雙愛的翅膀,正翱翔于天空,感動和感染著我們,飛得更高,飛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