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天地 > 評論 > 正文

承冷雨作甘露 化桑麻為云錦

來  源:重慶作家網(wǎng)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5年5月18日     

——評冷雨桑詩集《小記錄》

余德莊

拿到劉雨嘉女士的新詩集《小記錄》,首先注意到的就是這個直白得似乎無關(guān)詩歌的書名和充滿詩意引人遐想的作者筆名,這顯然是對某種文壇習俗的刻意顛倒,而兩者所形成的強烈對比,又讓人感到似乎其除了顯示作者不愿流俗的志趣之外,還蘊含著更為深沉的人生感悟和處世態(tài)度,同時也是在表達作者的一種自謙和自謙中的自信。

讀罷全書,掩卷長思,冥冥中確乎多少管窺到作者的心窗一隅。

這些年來,因為重慶承載著“詩歌重鎮(zhèn)”的美譽,我對重慶本地詩人的作品比較關(guān)注,包括眾多女詩人的作品。它們爭芳斗妍,時常給我以不同的觸動和感受。像《小記錄》這樣始終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為題材,讓人很容易親近并心生共鳴的女性詩作,盡管不能說以往未曾讀過,但讀后留下如此深刻印象的卻還不多。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不在作者的才情高低,而是它在這方面做得更為自覺和徹底,因而也更具特色。

細審集子里洋洋灑灑的百余首詩作,不管記事抒懷,即景寄情,長歌短吟,幾乎全都是源自平日間的最平凡的生活際遇和感受,絕少有那種著意披露自己的精致生活或浪漫行旅的矯情;同時素面相向,樸實無華,少有刻意追附各種時尚風潮或降格媚俗的痕跡,甚至似乎連入列傳統(tǒng)的豪放或婉約的詩家類分的意圖都沒有,只是循著一個普通人的真切人生感受,動情而又從容地一路踏歌而來,如同在身后留下了一串串腳印一樣,留下了一首首乍看平淡無奇,細品卻情趣悠然,讓人不禁要報以會心一笑的歌吟。

除了集子里那首標題為“小記錄”的組詩之外,我覺得最能代表這三個字的,當數(shù)那些干脆直接以寫作日期作為標題的詩作。在此我們不妨隨意拈出幾首,看看這些“小記錄”寄托著詩人怎樣的情懷,并給詩壇和我們這些普通讀者帶來了什么。

不同尋常,確乎尋常\牛奶冷卻,鳥啼掛在窗前瑟瑟\樓梯而下是客廳的一隅\我坐的沙發(fā)深陷進時間的縫里\適合把所有日子的褶皺嵌進去\暖暖的春陽如懷孕的日子,充滿安謐和諧\背過身去。和所有的隱忍和憤懣訣別\并甩一響指,讓時間的笑靨在墻壁鐫刻。(《4月24日》)

八行詩,把窗外春陽暖暖的人間四月天,如何把一個原本心緒郁寂,長時間地深陷在沙發(fā)里的宅女幡然喚醒的情態(tài),非常生動傳神地描繪了出來,讓這樣一處原本清冷的私宅一下子變得有了內(nèi)在的活氣,并產(chǎn)生出一種靈動的詩意,而最后的那一句“并甩一響指,讓時間的笑靨在墻壁鐫刻”,則將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動態(tài)瞬間升華到一種美好而雋永境界。整首詩的意境和內(nèi)含在十分自然的書寫中漸次凸顯出來,從“確乎尋!敝邪l(fā)現(xiàn)了“不同尋!,達到一種令人心動,引人遐想的藝術(shù)效果。

《4月27日》寫的是一件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都曾有過類似經(jīng)歷的事情:母親先是語帶哽咽在電話中報來噩耗,說她的一個表妹在都江堰遭遇車禍,但不久又欣喜地來電報告平安,原來噩耗純系誤傳。瞬間的悲喜令“我的思維快速旋轉(zhuǎn)!钡珡木o張悲戚中抒緩過來之后,“我”仍惦掛著所有遠行在外的親人和朋友,并向他們送去深情的祝福:這些天,陽光暖暖\請照徹大地時,盡量停留在風水的上邊\我的親人和朋友請在風沙里穿行時\戴草帽,著棉衣\身上綴滿吉祥和如意。

一個轉(zhuǎn)悲為喜的誤傳,卻將作者的心和遠方的親人朋友緊緊地拴系在一起,讓我們仿佛看到這些溫馨的祝福,正在那些跋涉于風沙中親人和朋友的周圍盤旋,護佑著他們一路平安前行;也讓我們在這質(zhì)樸得近于白話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了最為濃烈的人間親情。

《6月19日》則寫的是“我們一行四人”去璧山參與一次詩會,或許是宅家太久的緣故,作者難掩滿心的喜悅:那里有詩歌、美酒、葡萄園\作詩的人和場景\街上人流如織那些舊相識\他們從文字里跑出來——\握手、問安\再抱一個滿懷\看這陣勢:我們也必將開始朗誦\把葡萄唱熟\在那些熱切的笑聲中\(zhòng)把酒杯碰翻。作者到此仍嫌不夠,最后還要添上一句:讓這一天從未所見的大雨\當空而至\雷聲霹靂。仿佛大地已經(jīng)裝不下大家的快樂,還要拉上老天挾雷帶雨地前來助興,從而把這場歡樂的聚會推向痛快淋漓的高潮!

一次其實也很尋常的詩人聚會,卻激發(fā)出作者對生活和詩歌如此熱情的禮贊,如果不是真正熱愛生活、熱愛詩歌的人,要寫出這樣汪洋恣肆,激情飛揚的文字,是難以想象的。它也使我們窺見了作者真性情的另一面。

從寫生活,接地氣的角度來說,以上所談及的篇什在《小記錄》中俯拾皆是,它們確實都“記錄”了生活,但它們不是生活的流水賬,而是從生活的河流中掬起的晶瑩浪花,是寄托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情感的生命之歌。

原本大家司空見慣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波瀾,在作者筆下變成了充滿詩情畫意和推己及人的人文情懷的美麗詩篇。它再次證明了黑格爾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

冷雨桑的詩歌創(chuàng)作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對此不少詩評家都有深入評析,中肯之論和贊譽之辭甚多,亦有將其列入先鋒、女權(quán)等詩家流派者。而她自己對此似乎卻并不欣然受之,她說:“首先,我不準備在先鋒詩道路上探索或準備探索,我現(xiàn)在所認為的文本模式,或者說適合我的模式是刪繁就簡,一切隨意的模式!撇開那些花拳繡腿,云山霧罩,給出事物本來的真相。雖然真相于我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獲得,但我樂于尋找真相。在這個尋找過程中,我認為自己是快樂的。因此先鋒的銳利我暫且淡化它,如果我曾經(jīng)先鋒過。如果一定要先鋒,我認為無關(guān)紅顏藍顏,這里不應(yīng)有性別的區(qū)分!

這樣的清醒和坦誠令人欽佩,尤其念及作者的人生之路并不一帆風順,多年來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也是付出甚多,更覺得難能可貴。由此我們也就更能理解她說過的另一句話:“詩歌是文字的走卒,是心靈的一次遠足。最后抵達的空曠足抵御任何逼仄。因此,黑暗只是短暫的,在文字的甬道里我們實行自我救贖和祝福!痹谶@里,冷雨桑和詩歌和人生已經(jīng)合二為一,難解難分了。她在“小記錄”的“逼仄”現(xiàn)實中,用詩歌發(fā)現(xiàn)美好,謳歌光明;放飛理想,憧憬未來,激勵自己不斷沖破暫時的困厄,走向更加高遠的人生天地!

似乎應(yīng)該說說不足了,《小記錄》中所收存的百余首長短詩作顯然是有參差的,不是首首都盡善盡美,無可挑剔,個別作品差強人意,某些句子尚可推敲,如此等等。但我此時想到的卻是一句耳熟能詳?shù)脑挘簺]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也更愿意認為《小記錄》只是作者在詩歌創(chuàng)作之路上的一個階段性的嘗試和相對成功,其前面的路還很長,還大有提升空間。

陸游當年勸勉自己的兒子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盡管這句話時常被人調(diào)侃為一種負面解讀,但究其本意卻是真正的行家諍言。一個作家或詩人,真正要不斷寫出更好的文章或詩作,別無訣竅,唯一的通途便是不斷加強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養(yǎng)。常言道,文如其人。不管是作家詩人,其個性、閱歷、學養(yǎng)、境界、氣度等等,無一不在其筆下顯現(xiàn)出來,藏都藏不住。冷雨桑想必對此也深有感受,勿須我在此多言。我相信她定會不負眾望,一如既往地在自己選定的創(chuàng)作之路上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使我們能不斷地看到出自其筆下的更加豐富多彩,美麗動人,也更加深厚雋永的詩作。

最后,作為對本文的開篇的呼應(yīng),贈送冷雨桑女士兩句話:承冷雨作甘露,化桑麻為云錦。

應(yīng)當說,這既是對《小記錄》的一種評價,也是對作者的一種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