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華散文集《散人文集》序
向求緯
說實話,這么多年給不少作家的書稿寫過序,還沒有哪一次像拿到這本《散人文集》初稿時這么心情激動,浮想聯(lián)翩。一位1949年參加西南服務(wù)團的女戰(zhàn)士,后來參加工作后曾就職于早年的萬縣日報社(算是筆者的同事和前輩了),戎馬生涯,倥傯歲月,風(fēng)風(fēng)雨雨幾十年,革命意志不衰退,人生追求不懈怠,熱愛生活不打折,寫作抒懷不停息,這該需要一種怎樣的毅力和精神?
人生短短,人生長長。我們常說熱愛生活熱愛生活。為什么呢?因為生活中既有艱難險阻,又有坦平通途;既有山重水復(fù),又有柳暗花明;既有生死血淚,又有美酒鮮花;既有痛徹心扉,又有笑逐顏開……人生在世,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不過兩萬多天吧,一天一天地都想應(yīng)對好,走好,走得好,走得穩(wěn),走得順,走得值,說說容易,做著,難!
而我們這位金碧華老人,就這么于斗轉(zhuǎn)星移之中,于崎嶇坎坷之中,一天一天地艱難走過來了,從容走過來了,充實地走過來了。我沒有見過這位老人,但我從她的文章中強烈地感覺到,這是一位內(nèi)心堅強、從容淡定、性情豁達、充滿愛心的老人,一位慈祥的老人,可敬的老人。不管是在她風(fēng)華正茂的年輕時代,或是到了兒孫滿堂的耄耋之年;不管是在她的第二故鄉(xiāng)萬州,還是在旅居加拿大的日子里,她所到之處,所在之處,都對大自然、對世界、對國家、對人民、對生活充滿了興趣,用她自己的目光去觀察它們,審視它們,用她自己的筆去描寫它們,剖析它們,表達出她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愛憎,自己的體味,自己的心情。沒有一顆幾十年如一日的對社會對別人對自己不倦的公心愛心善心,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君不見我們很多人,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對許多事情都做得倦了,看得淡了,處得煩了,再精彩的場面再震撼的事情再動人的情感也提不起他的興趣了,而是將自己永遠置身于陰暗之中,昏庸之中,麻木之中。試想人如果缺少了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興趣,那將是一件多么可悲可憐的事情!
讓我們從作者筆下去感受她對生活的執(zhí)著與真誠,她對社會對世界的認知與感觸。從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加拿大,到近在眼前的三峽故鄉(xiāng);從自然、環(huán)保、賑災(zāi)、奧運等國家大事,到團聚、飲食、養(yǎng)老、求醫(yī)、子女教育等家庭小事;從關(guān)于鄉(xiāng)愁、朋友、同學(xué)、知青上山下鄉(xiāng)、恢復(fù)高考等歷史事件的回憶,到品行修煉、社會道德修養(yǎng)、孩子培養(yǎng)、強身健體等現(xiàn)實需要的學(xué)習(xí)吸納……作者的視野之寬泛,涉獵之廣闊,興趣之多樣,敘寫之瀟灑,令人不能不佩服。要知道這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人之已老,夕陽西下,我們見到很多很多像金碧華這樣的老人:初心不改,童心不泯,青春永駐,老當(dāng)益壯。他們抱定一顆永遠的心真誠地擁抱生活,以平和淡定的心態(tài)面對(老年)生活,抓住青春的尾巴享受生活,沿襲自己的畢生所愛所專所長描摩生活,在子孫后代面前無意之中以榜樣的姿態(tài)美化生活,想想這是怎樣的一種充實的、合理的、理想的、幸福的生活狀態(tài)!
與此同時,作為一位愛好寫作的人,作者縱觀天下大事,洞察細微末節(jié)的取材方法和寫作角度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她寫《德國親友米夏為四川賑災(zāi)》,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寫得來真實感人。她寫《碧水秀色新三峽》,內(nèi)容翔實,視角獨特,讀來令人信服。她寫《對一位華裔老人的追思》,于平靜敘述之中蘊含深情,引起讀者共鳴。她寫《為棉被找太陽》,立意新穎,以小見大,妙趣橫生,使人于忍俊不禁之中頓生聯(lián)想……
如果有可能,人們不妨都來讀讀《散人文集》這樣的書,都來學(xué)學(xué)作者這樣觀察事物撰寫文章,都來學(xué)學(xué)金碧華老人這樣面對別人,面對自己,面對生活,面對世界。
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3020027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