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天地 > 散文 > 正文

聶小廚

來  源:重慶作家網(wǎng)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8年2月1日     

疏  影

不會燒菜。記得學會用電飯煲煮飯也是近幾年的事情。小時候在父母和姐姐的寵愛呵護下一直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沒心沒肺的日子。除了像“聽用”一樣打打醬油倒倒垃圾,煮飯燒菜通常是由媽媽和姐姐主動承擔了。

不過,很歡欣于老爸上灶。老爸是我們家著名的聶老廚,“老廚”的榮譽與年齡職業(yè)無關,只與老爸精湛的廚藝緊密相連。老爸最擅長傳統(tǒng)川菜,回鍋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糖醋排骨、燒白、糯米豬肉丸子,還有就是云南汽鍋雞,堪稱一絕。

老爸做菜講究一招一式,色香味俱佳。我們姐妹最愛爭著守著老爸做菜了,因為可以偷偷的“順手拈來”。老爸發(fā)現(xiàn)時我們就連哭帶撒嬌,最后一定是愛怎么吃就怎么吃。

那時住在老屋,一層樓八戶人家,通走廊。只要老爸一上灶,整層樓都香氣濃郁。住在隔壁從天津“支內(nèi)”的任阿姨總會邊走邊問往家里湊:“做的嘛東西這么香?嘗嘗啊!”任阿姨一口很“味”的天津話,人沒到聲音就到了。歲月就在這些濃郁得化不開的親情友鄰中翻開了一頁又一頁。

“聶小廚”其實是自己在學習做菜的張揚中給自己的封號,雖然浪得虛名了,卻樂此不疲。每每跟著電視學了什么新菜,每每為父母做了什么菜,每每在家里請客做了什么菜,都會在朋友面前炫。其實茁壯成為聶小廚的源動力非常簡單:吃了父母一輩子飯菜的女兒,要為年邁的父母不遺余力親手烹飪美味佳肴;再有就是羨慕“為心愛的人做一頓早餐”MTV中,那個女孩兒像蝴蝶穿行花間一樣在廚房翩翩飛舞的畫面。

初,最拿手的當屬雞蛋系列了,好在有意無意學會了一個“香辣湖南雞翅”,這就是唯一被家人、朋友、閨蜜追捧的鎮(zhèn)廚之寶了。甚至閨蜜在吃了一次后半夜迫不及待打電話請教主料、輔料、烹飪工藝,讓咱狠狠地沾沾自喜了一把,但相比于老公的蔣氏私家江湖川菜,難以望其項背。

還有一個家伙連續(xù)吃了三頓香辣湖南雞翅之后,第四頓時毫不掩飾地皺眉:“又是湖南雞翅?”就這樣反復著重復,重復著反復,以至于家人朋友只要一看到我又躍躍欲試上廚做香辣湖南雞翅,臉上都呈現(xiàn)出痛苦狀。往事不堪回首啊,基于此,咱一定要優(yōu)雅變身為知名的聶小廚。

烹飪技藝雖然不如蜀道之難,但需要無數(shù)的實踐出真知。記得最糗的是第一次炒肉絲。實在不明白豆粉究竟是用什么來融化的,又因為掌握不了火候而使青椒肉絲成了硬硬的油渣。晚餐的時候,看著老公咀嚼得很香甜的樣子,沾沾自喜。但是,記憶中吃的炒肉絲似乎又不是這樣,盯著老公夸張的神情,開始狐疑他是不是猩猩作態(tài)?后來向姐姐們求證,讓她們笑彎了腰。

一路茁壯為聶小廚,主要得益有三:其一是猛看電視烹飪節(jié)目,看得最多的當屬央視一套董浩主持的《天天飲食》和重慶電視臺的王牌節(jié)目《渝菜渝風堂》。邊看邊做筆記:主料、輔料、配料、火候、烹飪工藝和技巧,惹得老公一個勁兒地夸贊:“咱們家的太陽終于要從西邊出來了!”

其次是大張旗鼓收羅和挖掘“大渝網(wǎng)”川菜菜譜,回娘家時就照著葫蘆畫瓢燒給爸媽品嘗。立志成為聶小廚后給爸媽燒的第一道菜,是從董浩的節(jié)目中學來的“木耳、芹菜、西紅柿三燴珍珠羹”。把自己埋在廚房里苦干加巧干,端上桌時老媽嘗了嘗那碟酸酸的糊狀珍珠羹,皺皺眉頭最后經(jīng)典地說了一句:“吃不完就倒掉吧!”

近幾年為父母燒了不少學來的菜,比較知名的有:香酥芝麻里脊、栗子燒雞、糖醋排骨、清蒸桂魚、冬菇魚、泡椒土蛙、粉蒸排骨、燒白、云南汽鍋清蒸枸杞冰糖土鴿、各類燉湯,當然還有不得不最后再提一次的香辣湖南雞翅。

雖然在不斷進步,但也時常警示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再有就是遇到任何烹飪上的大小難題,都及時準確的向老廚和中廚們虛心請教“不恥上問”。

目前,最成功的范例已有四次。成功協(xié)助老公在家主持了父母姐妹親人春節(jié)團年大餐,兩桌人的飯菜,每桌15個菜外加兩道湯;獨當一面親手烹飪了九菜一湯為母親慶壽;請老師同學來家小坐,親手上灶烹飪,被夸到不知天高地厚;第四次是成功策劃了“為心愛的人做一頓早餐”,見識了紅袖添香的“唐詩宋詞”。

學習燒菜煮飯算算也有幾年了,如今的聶小廚在家人朋友中名聲大振!毫不夸張地講現(xiàn)在八到九個人的飯菜,于聶小廚絕對是輕車熟路。不過有時候也會萌萌地問:廚藝太精湛了,自己會不會變成一個吃貨啊?

總而言之,吃是一種文化,燒菜煮飯是創(chuàng)作,也是藝術。只要傾注愛與熱情,烹飪就是享受和品味生活樂趣的浪漫過程。不過,能吃到聶小廚親手烹飪的私家江湖川菜,那也一定是相當級別的風云人物了。否則,只有三個字伺候:去酒樓。

(選自《空山竹語》吉林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