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傳記文學作家郭久麟小傳
張華
一
外國人通過磁器(瓷器)[CHINA]認識中國。郭久麟則通過磁器口認識世界。
他落生于重慶市中心區(qū)的臨江門寬仁醫(yī)院,其爛漫童年卻度過于重慶沙磁區(qū)的磁器口。
上世紀初葉,嘉陵江畔的磁器口便是舟楫常往常泊、商賈常來常往之地。該地不僅以水陸碼頭揚名遐邇,更以磁器經(jīng)營紅紅火火著稱于世。
對于童年的久麟,那卻是他全身擁之不盡,全心愛之不竭以及剛剛涉世的感覺咀嚼不息的世界。
他文化的啟蒙發(fā)端于此。五歲多的小小讀書郎,背起書包上學堂。他于詩經(jīng)楚辭的煙海遨游,在唐詩宋詞的長河擊水。校園太狹,教室太窄,早已安頓不了他那顆覓新尋奇的童心。于是他常常躑躅于青石板鑲嵌的小街,看到貧民窟那透風的墻卻不透光的茅頂,便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豪氣呼之欲出。有時他又流連于小街下面的河邊,看背負青天頭點地的個個纖夫,將鐵絲般的纖繩往骨里勒往肉里扣,頂風前行逆水前行,小久麟又生發(fā)“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之長長的嘆息。
久麟那位司職高級會計師的父親,其業(yè)余最大嗜好便是飽讀雜書。一傳到位,童年的久麟也醉心于此。從小學三四年級他就開始閱讀長篇武俠小說,一兩年后,僅僅讀書已經(jīng)很難讓他過足書癮了。于是課余,他便悄悄摸進茶館酒肆,聽說書人說書。讀書只能感應只能想象,聽書則可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地品呷,如含棒棒糖,也如嚼梆梆糕。他聽《三俠劍》,聽《聊齋》。一部《說岳全傳》,他竟百聽不厭。
某日,父母領小久麟去其舅父家作客。一進屋門,似有鬼使神差,十來歲的小久麟竟毫不旁騖,一頭扎向了文學名著層層相疊的高高的書架。他隨意抽出一本著作,很快便看得愛不釋手。父親及舅父看在眼里,喜在心頭。舅父當即許諾:久麟,你這樣喜歡讀書,就經(jīng)常到我這里拿書去看吧!
舅父自幼傾向革命,在重慶一中求學時便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建國后即到西南文聯(lián)(后改為重慶文聯(lián))供職。他工資高,婚娶晚,物質生活較為優(yōu)裕,個人藏書也極為豐富。這使久麟在同齡人中,對讀書獨享先睹之快多睹之樂。而舅父藏書之中,又多奇本、珍本、善本及怪志怪傳。這怪志怪傳珍本善本的泛嘗飽讀,無疑早早養(yǎng)成了郭久麟修志作傳的濃厚興趣。
當時的西南文聯(lián),各個時段各種風格流派的代表性作家云集于此。如創(chuàng)造社成員鄧均吾、紅軍詩人呂亮、抗戰(zhàn)作家邵子南、曾克、柯崗、雁翼、國統(tǒng)區(qū)知名作家沙汀、艾蕪、劉盛亞以及后起雙星羅廣斌、楊益言。神圣且又神秘的作家們在文聯(lián)大院高談闊論,使久麟得以目睹其翩翩風采,聆聽其驚世宏論,這對他于心靈深處之文學萌芽,應該說大有滋潤之益,催化之效。
在郭久麟的文學道路上,還有他兩位中學老師功不可沒。
一位是他在重慶二十五中讀初中時的語文教師李備伍。李老師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郭久麟喜好作文,便對他大加鼓勵,重點輔導,并督促他天天撰寫日記。由是,自初一起,郭久麟就堅持記日記,這良好的習慣一直保持至今。他也因之對五彩繽紛的生活與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了孜孜不倦的觀察與思考、敘述與描繪。以至上歷史課,他油然聯(lián)想到祖國輝煌的物質文明,浮想聯(lián)翩,也就常有“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之感喟,于是,要為之大歌大頌之壯志豪情便在心底時時升騰。初中二年級,他十三四歲時,就開始迷詩寫詩。
對郭久麟文學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的另一位人物,乃重慶重點中學一中的知名語文教師黎功迪。郭久麟以優(yōu)異成績跨入一中高中,其首篇作文便以其文采斐然引起了黎老師的深切關注與格外關照。黎老師力薦郭久麟加入了學校的魯迅文學社與校報《前進報》。郭久麟天生讀書的料,從來是當堂聽課,當堂化解。他不僅文科門門皆優(yōu),理科也科科皆精。課外,他便有了閑暇也有了余力從事他偏愛的讀書與寫作。于是他如魚得水,以記者身份活躍于校園各個角落,采訪各種人物,報道種種消息,對新聞及詩歌、散文的寫作,能力日增,興趣益濃。
1960年高考,自覺羽翼已豐的郭久麟奮然應考。他本乃文理雙全之才,之所以咬定文科不放松,乃源于他對新聞和文學的特殊愛好和塑造中華杰出人物、描繪祖國壯麗河山的強烈欲望。當年,郭久麟跨入了地處蓉城錦江之濱的四川大學中文系。那一年,郭久麟剛剛告別玫瑰般絢麗的十七歲。
其時,國內赤地千里,天災人禍蔓延。缺衣、少食,饑寒交迫。然則,寒窗學子郭久麟?yún)s自覺像躍過龍門的鯉魚,歡欣地投入了知識的大海!每天有學富五車的老教授和才華過人的中青年教師給他傳授古今中外的知識和做學問的本領,每天有藏書上百萬冊的圖書館供他博覽群書。讀書的感覺真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盅粟,恍惚中,書中還隱隱似有顏如玉。五載寒暑,六十度月缺月圓,郭久麟每日遵循寢室——教室——圖書室的軌跡出出進進,聆聽教誨,如坐春風;讀讀寫寫,手不釋卷,筆不停揮。詩歌、散文、新聞、評論、電影劇本,寫得極勤也極多。填報畢業(yè)自愿,郭久麟選定的三個地方均乃老少邊窮之地:新疆、云南、貴州。郭久麟堅決要求支邊,除了響應黨的號召之外,他還渴望到邊疆,寫出異域風情,民族特色,為中華文化獻上異草奇葩。
有點詭異,郭久麟人生之路上總是有好多個“三”字如影形隨:進入大學之前,他有過三個啟蒙恩師:黎功迪、李備伍以及他的舅舅;報考大學之時,他填報了三個志愿:北京大學新聞系,復旦大學新聞系,四川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yè)之際,他選定了三個去處:新疆,云南,貴州。
許是三線建設方興未艾,許是國民經(jīng)濟正在迅速恢復,國家慎重地選擇了他,大西南重鎮(zhèn)迎回了她遠方的游子。1965年,郭久麟一方被卷一箱書,自蓉返渝,前往當時座落于重慶北溫泉的四川外語學院報到。
渴望支邊,結果返城。郭久麟決心一面教學,一面創(chuàng)作,一面科研,沿著教授加作家、專家的金光大道一走到底。
二
粉碎“四人幫”之后,郭久麟的創(chuàng)作激情更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他熱情歌頌爛漫的春天,歌唱新的生活,他成為重慶和四川七十年代的著名作家、詩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詩,當推他那首傳誦一時的《我要作擎天的大樹》。直面蓋地而來的小草頌綠葉贊,詩人直言宣告:他不屑作卑微之小草,而要做擎天的大樹:“根,扎進大山的懷抱,/葉,歌舞在白云青霄,”做頂天立地之大樹:“任山鷹棲息,/任雀鳥作巢,”做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之大樹:“烈日下?lián)我还切拍睿?風暴中挺一身自豪,”做傲骨錚錚、浩氣長存之大樹:“站立——豎棟梁千柱,/倒下——鋪枕木萬條!蹦┪玻渖駚碇P更讓人贊嘆不已:“即令被埋進地心,/也凝成烏金閃耀!一旦遇著火星,我還要熊熊燃燒!”這何止是樹,這實乃以精神永遠燃燒而溫暖后人昭示后人之巨人!縱觀全詩,詩行參差錯落,其內在節(jié)奏激越而悠揚;有樂府遺風,有宋詞風韻,也有歐美自由詩之韻味,讀來瑯瑯上口,聽之蕩氣回腸。他的散文則寫神州之美景,抒胸中之情懷,其代表作《獨攀巫山最高峰》以獨自攀上三峽巫山最高峰飽覽巫山十二峰勝境之難忘游歷,抒發(fā)了他胸中的豪氣:“不停地跋涉,不懈地登攀,哪怕山高水深,路遠道險,你也要堅定不移地向著你認定的高遠目標挺進!只有這樣,你才能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峰,領略一程又一程美景,飽享艱辛攀登之后的極度幸福,實現(xiàn)人生的最大價值,達到生命的光輝頂點!”這段話,可以說是他人生的追求和寫照:他的一生,不都是在文學的道路上,艱苦地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領略一程又一程人生美景,揮灑生命的激情,實現(xiàn)人生的最大價值嗎!
歷史注定,郭久麟的文學之路會走得更寬更遠。
大地回春的新時期以來,郭久麟把他主要的精力和最大的熱情,投入到了撰寫老一輩革命家和杰出文學家的傳記文學的寫作之中!
1976年11月,重慶市委宣傳部指定郭久麟為曾任周總理副官的廖其康筆錄撰寫回憶周總理的文章。郭久麟兩個月完成采訪,一個月拉出初稿,又耗時兩個半月沿著廖其康當年隨衛(wèi)周副主席的路線,自重慶往西安、延安、太原、武漢、桂林繞了半個中國,真?zhèn)是夙興夜寐風和雨,八千里路云和月。在此基礎上修改定稿,最后抵達北京,將稿子交給曾任總理機要秘書、時任中辦副主任的童小鵬審定。1978年2月,《隨衛(wèi)敬愛的周副主席》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寫罷恩來,又念及陳毅。郭久麟對這位文武雙全之川中儒帥素來景仰。在四川、內江、樂至三級宣傳部門鼎力支持下,他決定寫一部陳毅青少年傳。為此,郭久麟在重慶采訪了陳毅胞兄陳孟熙,在成都采訪了陳毅胞弟陳季讓,在江蘇采訪了陳毅一位胞妹。在陳毅家鄉(xiāng)樂至采訪時,得知當?shù)赜嘘愐愕囊晃谎H表弟對陳毅少時情況知之甚詳。郭久麟采訪了陳毅的那位地主表弟,獲得了不少鮮為人知的有關少年陳毅的資料。其書稿迅速殺青。內容以陳毅小學、中學、留法、被押解回國及于中法大學畢業(yè)之縱向主線展開。書名《陳毅青少年時期的故事》由茅盾題寫,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時為1979年。該書為全國第一部陳毅的傳記文學作品。內容翔實,生動有趣,極受青少年讀者歡迎。翌年,共青團中央將該書列入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60部課外閱讀的佳作之中。
其間,郭久麟在成都曾采訪過時任中共四川省顧問委員會主任任白戈。這位早年曾任左聯(lián)宣傳部長建國初期曾任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副部長及中共西南局書記處書記兼重慶市委第一書記及重慶市長的老革命,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以老革命家與老文化人的雙重敏銳,諄諄囑托郭久麟:小郭同志,你應該寫寫渣滓洞白公館的革命志士。
讓那頁歷史再現(xiàn)芳華——需有人以鐵肩擔此道義,以妙手著此文章,郭久麟自覺非他莫屬。他首先選定的傳主,乃渣滓洞烈士中在黨內地位最高的原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羅世文。
長途跋涉,鐵鞋踏破。大海撈針,沙里淘金。幾載披閱,數(shù)度易稿。眾人都云作者癡,誰人又知其中苦。飽含郭久麟心血的《羅世文傳》終于拉出初稿,寫出了羅世文烈士的光榮而艱辛的革命歷程:羅世文,1904年生于四川威遠。1921年參加革命,是重慶市、四川省早期革命家,1925-1928年赴莫斯科東方大學深造。自莫斯科歸國后,領導了四川的農(nóng)民暴動,后又受黨委派前往川陜蘇區(qū)工作(同去的還有廖承志)。不久,便遭受張國燾排斥打擊,被押著參加了長征。直至將抵陜北,方始獲救。他進入紅軍大學,任馬列主義基礎理論的教授。1937年8月,他受黨中央、毛澤東派遣返川,以中共中央及毛澤東代表的身份從事統(tǒng)戰(zhàn)工作。他頻頻周旋于劉湘、劉文輝、潘文華、鄧錫候、楊森之間,對促成其率部出川抗戰(zhàn),其功甚偉。不幸,1940年,在成都“搶米事件”之后,被國民黨軍統(tǒng)局逮捕,押往貴州息烽關押,1946年轉押重慶渣滓洞。面對國民黨威逼利誘,始終堅貞不屈。不久,同中共四川軍委書記車耀先一道,雙雙被槍殺于歌樂山松林坡。
初稿擬定,郭久麟將其交給市委宣傳部為他指定的顧問、原川東地下黨宣傳部長張文澄審閱。得知書中涉及到羅世文夫人王一葦,張文澄當即鄭重告誡郭久麟:“王一葦能否稱為羅世文妻子,要請示黨中央,因為1938年,羅世文提出要同王一葦結婚時,組織上沒有批準!
聽了張文澄的規(guī)勸,郭久麟知道了身上擔子的沉重。但是,他沒有灰心!他決心把這個問題搞清楚!
首步蓉城,便舉步維艱。他走訪王一葦生前供職的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院有關部門硬邦邦的答復是王一葦死了;請他們提供檔案,他們冷冰冰的解釋是檔案弄丟了;問他們王一葦生前住所和生前同事,法院政治處干脆來它個一言不發(fā)?磥硭麄兪谴嫘囊芄明胗谇Ю镏饬!
郭久麟是何等人物,他就是撞倒南墻也絕不回頭的執(zhí)著與堅韌,蕓蕓眾生少有人能望其項背。走親訪友,多方打聽,郭久麟好不容易在成都軍區(qū)戰(zhàn)旗歌舞團找到了王一葦?shù)闹杜。通過侄女,郭久麟終于找到了王一葦那位當中學教員的弟弟。他了解到,王一葦生前寫過回憶錄,珍藏在王一葦?shù)牧硪晃话、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王眾音手中!
郭久麟在請示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領導后,當即赴魯,日夜兼程。時乃1982年盛夏,沿途氣溫于40度上下浮動,硬座車廂熱浪滾滾,幾乎讓人窒息。郭久麟置身其間,如若熱鍋上的螞蟻。好不容易趕到濟南。誰知王眾音已到青島。郭久麟又趕赴青島,王眾音卻已去威海。郭久麟又急馳威海。在此,終于同王眾音相逢。
王眾音詳細講述了王一葦?shù)慕?jīng)歷及其與羅世文的愛情:王一葦,祖籍四川崇慶,她1925年入團,翌年轉黨,乃四川早期著名女共產(chǎn)黨人。先同四川省委書記穆青結婚。穆青犧牲后,才同羅世文結合。她不僅是羅世文的貼心人,更是同羅世文一起在我黨秘密工作戰(zhàn)線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蓢@,她和她兩任丈夫所獻身的革命已然成功,她兩任丈夫皆成千古英烈。
王眾音的拜托化為郭久麟心中莊嚴的使命。他立即冒著酷暑去到北京,采訪了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野萍和中組部老干局局長鄭伯克,他們認定應該承認她是羅世文的妻子。
最后,郭久麟將王一葦還以巾幗英烈與羅世文夫人之雙重身份,載入了《羅世文傳》。
1984年,《羅世文傳》由重慶出版社出版,即引起很大反響。重慶文化界在沙坪壩區(qū)文化館召開了討論會,四川省和重慶市政府頒發(fā)了社科獎。不久,郭久麟又推出了以王一葦為主人公的報告文學《不應被遺忘的綠葉》,發(fā)表于頗具權威性的《報告文學選刊》,表達了對王一葦?shù)牡磕钪。以后,他又應四川少兒出版社的邀請,撰寫了《少年羅世文》一書。幾年之后,郭久麟又根據(jù)羅世文的傳記,改編出電視劇《雕像的誕生》,使羅世文、王一葦伉儷得以再現(xiàn)于熒屏。這部電視劇以其豐富而深沉的思想內涵和新穎的表現(xiàn)形式獲得了中宣部文藝局暨中央電視臺頒發(fā)的全國優(yōu)秀電視劇獎。
王眾音多次寫信給郭久麟,贊揚久麟:“你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世文、一葦,九泉有知,也會感激你的!”一位三十年代入黨的老同志讀了《羅世文傳》后致信郭久麟: “每望陵園百感多,英雄偉跡恐消磨。頼君揮筆成青史,月桂天仙舞婆娑!
可貴的是,作為一個正直無私的傳記文學作家,他在寫羅世文傳記的時候,還以探求真像和堅持真理的精神,不但協(xié)助黨組織為羅世文的妻子王一葦平反昭雪,而且還調查了解了被埋沒多年的女烈士張露萍的英雄事跡,率先在報刊上發(fā)表,促進四川省委把她和一批多年被埋沒的革命者追認為烈士。
臧克家斯言善哉善哉:為人民作了好事的人,人民永遠把他抬舉得高高。
三
《羅世文傳》出版前,郭久麟給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四川省黨史研究室主任陳文提出撰寫《吳玉章傳》,陳文批準了郭久麟的計劃并讓他約幾位專家共同完成此任務。但在搜集好材料進入寫作的過程中,他卻受到編寫組內的人的錯誤批判,不得不痛苦地中止了革命家傳記的寫作,轉而進行文學理論著作的撰寫,先后出版了《散文知識與寫作》《論賀敬之的詩》《文學創(chuàng)作靈感論》三部理論著作。
但是,從小養(yǎng)成的對傳記文學的喜愛仍然不時地激蕩在他心靈,而且他也深感傳記文學理論研究的缺乏,于是,他決心把自己傳記文學寫作中的經(jīng)驗教訓和心得體會加以總結和提升,并系統(tǒng)地研究古今中外的傳記文學及其理論,為中國傳記文學的理論建設做一點篳路藍縷的工作。
《傳記文學寫作論》是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探討傳記文學寫作規(guī)律的專著。在這本專論中,郭久麟將人類幾千年來傳記文學寫作的諸多問題作了一些探討和研究,也把自己近10年來的創(chuàng)作體會做了一番總結和梳理。該書在扼要論述了傳記文學的性質、作用、功能、分類,中國傳記文學的起源與發(fā)展,傳主的選擇之后,詳細論述了傳記文學材料的搜集考證使用、主題提煉、謀篇布局、人物塑造、技法和語言等,并用專章討論了傳記作家的修養(yǎng)問題。應該說,這是一部具有較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的研究著作。在此基礎上,他又撰寫了《傳記文學寫作與鑒賞》。這部著作第一次把傳記文學的寫作理論同傳記文學的分析鑒賞結合起來。該書分上下篇。其上篇“寫作理論篇”分為本體篇、歷史篇、修養(yǎng)篇和實踐篇,論述了傳記文學的寫作規(guī)律與方法;下篇“傳記鑒賞篇”則是對中國古代、近代、現(xiàn)當代傳記文學名篇的賞析和評論。郭久麟在書中論述了傳記文學的性質:史學和文學的有機結合,高度的真實性、歷史性、科學性與鮮明的文學性、藝術性、審美性的統(tǒng)一。并按這個標準來選擇和評析從古到今的近百部傳記精品。該書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文學賞析的深度,既能幫助讀者提高理論的修養(yǎng),又能幫助讀者對傳記作品進行審美的感知、領悟和理解。
如果說《傳記文學寫作與鑒賞》是對中國傳記文學名家名篇的散點式的分析和鑒賞的話,那么,《中國二十世紀傳記文學史》則是作者在此基礎上的又一次飛躍,是作者對剛剛過去的20世紀中國傳記文學更加廣泛、深入而系統(tǒng)、全面的探索和研究。此前已出版過楊正潤的《傳記文學史綱》、韓兆琦主編的《中國傳記文學史》、陳蘭村主編的《中國傳記文學發(fā)展史》等傳記文學的歷史著作。但是,關于整個中國20世紀的傳記文學的發(fā)展歷史,卻還沒有一部專著。郭久麟憑著宏大的學術氣魄和堅實的理論勇氣,決定以一人之力來填補這一學術空白,進行了一次艱辛而又極有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的開拓性的攀登。這是更高意義上的“獨攀巫山最高峰”!他要攀登的這座高峰,不是大自然的高峰,而是學術上的高峰!須知,二十世紀傳記文學作品多達數(shù)千部,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還沒有人評價過!其中不少作品還存在著重大的認識上的分歧。而郭久麟?yún)s要對這浩如煙海的傳記文學作品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評價、分析、整理,選出能夠進入歷史的優(yōu)秀作家作品進行評析、梳理,并按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寫出文學史來!由此可見,這次攀登的難度有多大!
面對這個宏大的課題,郭久麟再次展現(xiàn)了他非凡的膽識和魄力!他以自己的歷史觀和審美觀,對20世紀傳記文學名家名篇進行了科學的評析和歷史的定位,對20世紀傳記文學發(fā)展歷程做了全方位的全景式的描述;對中國20世紀傳記文學發(fā)展的巨大成就和經(jīng)驗教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全書在“緒論”之后,按四個歷史時期寫出了二十世紀傳記文學的發(fā)展軌跡:“中國傳記文學從古典到現(xiàn)代的嬗變”“中國現(xiàn)代傳記文學的突破和發(fā)展”“建國初期傳記文學的興盛和衰落”“新時期傳記文學的繁榮和拓展”;他還專設“港澳臺及海外華人傳記文學”一篇,論述了港澳臺及海外華人傳記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其學術視野不可謂不廣闊也!郭久麟在論述中還注意史論結合,運用評論家的眼光和作家的審美,大膽臧否作家作品,發(fā)表了不少新穎獨到的見解:他大膽地為四川大學教授、著名傳記文學作家張默生恢復名譽,對其平民傳記文學作品《義乞武訓傳》《厚黑教主傳》給予了如實的評價;對一些有爭議的作品,如劉曉慶的《我的路》、張紫葛的《心香淚酒祭吳宓》等,作者在認真研讀了作品、經(jīng)過反復思考后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做出了自己的評論。其論述的語言有聲有色,富于文采!吨袊兰o傳記文學史》出版后,受到熱烈歡迎,好評如潮。著名作家、評論家王維玲、萬伯翱、張俊彪、全展、傅德岷等撰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中國傳記文學學會前會長、中國青年出版社前總編輯王維玲指出:“該書氣勢宏大,內容豐贍、見解獨特、論述深刻,它的出版是傳記文學史上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保1)
十余年間,郭久麟一連出版了三部一百萬字的傳記文學理論著作,包含了傳記文學的理論、評論和傳記史研究。近期,郭久麟還同深圳作協(xié)原主席兼黨組書記張俊彪共同主編了《大中華二十世紀文學史》。郭久麟根據(jù)自己多年來對傳記文學的研究和幾次參與文學史編寫的體會,大膽地提出了按文學文體結構全書和把傳記文學作為獨立文學文體編入史典的主張,并獨自撰寫了“中國二十世紀詩歌發(fā)展史”與“中國二十世紀傳記文學發(fā)展史”兩篇約40多萬字。這是他對中國傳記文學所作的新貢獻,也奠定了他在中國傳記文學理論界的地位。
四
在多年的傳記文學的理論研究中,郭久麟認識到,傳記作家在選擇傳主時,應注意選擇與自己的興趣、愛好、追求相同相近的傳主,這樣寫起來就容易寫出特色、寫出水平,而且也更加順手。他想,自己是學文的,是詩人和作家,與自己興趣、愛好、追求相同相近的人當然是詩人和作家,那么,自己最應該寫的就是詩人和作家了!就在這時,二十年前曾帶郭久麟主編《紅巖村頌》中國著名詩人雁翼從深圳到重慶,雁翼告訴郭久麟:他已在深圳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工作了10年,寫了好幾部著作,最近正在主編一部全世界各國領袖歌頌和平與發(fā)展的《世界和平圣詩》,以迎接人類歷史上的第三個千年的到來。郭久麟聽了深為震撼:雁翼已經(jīng)70歲了,又是榮譽軍人且身體又不大好,還離妻別子,一個人到深圳拼搏,并干出了常人難于做到的成績!他這種精神,不正體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堅韌頑強、奮發(fā)向上的偉大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嗎?自己同他一樣熱愛文學創(chuàng)作,對他又十分了解和熟悉,應當為他寫一部傳記!
這個想法得到了雁翼的贊同。郭久麟在閱讀了雁翼全部著作之后,又對雁翼進行了多次深入采訪,然后以一年的時間,創(chuàng)作了《雁翼傳》。作者不但表現(xiàn)了雁翼從一位只讀過一年小學的小八路成長為出版70多部著作、在海內外都有很大影響的著名詩人、作家的傳奇式的人生歷程;而且還充分展示了雁翼成功的內在原因:就是他對文學事業(yè)的摯愛及他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和堅毅頑強的獨特性格。《雁翼傳》還圍繞雁翼的人生足跡,充分地展現(xiàn)了雁翼成功的外在、時代的原因:他的家族、家庭以及八路軍、解放軍和新中國對他的深刻影響。郭久麟還深入探討了雁翼個人與時代、社會的關系,從而揭示了一個深刻的時代主題:通過中國的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經(jīng)過革命戰(zhàn)爭和社會生活的熔煉以及個人頑強不懈的學習奮斗而成為具有世界性影響的作家的人生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充分顯示了雁翼和他的戰(zhàn)友們身上所體現(xiàn)的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和光榮傳統(tǒng),佐證了中國由東亞病夫、世界弱國成長為世界性強國的悲壯歷程和歷史必然性,見證了我們黨戰(zhàn)勝形形色色的內外敵人和錯誤缺點而逐步走向勝利、走向成熟的曲折而輝煌的歷程。
《雁翼傳》還突破了當代傳記文學寫作中不敢表現(xiàn)人物內心情感的禁忌,大膽地、深入地揭示了傳主的內心世界,甚至是隱秘的情感領域,使這部傳記,既有歷史的深度,又有現(xiàn)實的廣度。
寫完《雁翼傳》,他又一口氣采寫了《從牛圏娃到名作家——張俊彪傳》《柯巖傳》《梁上泉評傳》。
2009年,郭久麟應邀出席香港文藝局召開的“中華傳記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去香港途中,他在深圳深入采訪了著名傳記文學作家和小說家張俊彪。張俊彪那富于傳奇色彩的曲折坎坷的經(jīng)歷令他十分感動;張俊彪的熱情、正直、坦蕩、真誠的性格更令他倍覺相見恨晚!他決定為張俊彪寫一部傳記。他同張俊彪進行了多天的深入長談,又閱讀和研究了張俊彪的全部著作。在傳記中,郭久麟不但寫出了張俊彪苦難曲折的人生道路和矢志不渝的信仰追求,還寫出了父親和母親對他的雙重影響:他身上流淌著的母親善良、勤勞、克己待人、寬容和藹的美德和父親正直、剛毅、堅韌、倔強的品質以及講究忠孝節(jié)義、不向權貴彎腰的美德;還寫出了甘肅農(nóng)村、部隊和省委大院、深圳作協(xié)對張俊彪的培育和影響。郭久麟以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和豐富的細節(jié)場面,描寫出張俊彪的人生經(jīng)歷和獨特形象;還以評論家的眼光和筆力,對張俊彪的大量文學作品,給予了公允的評價。傳記出版后,得到韓梅村、全展、何元智等理論家的很高的評價。
郭久麟一直熱愛賀敬之的詩歌,他的畢業(yè)論文就是評《雷鋒之歌》,以后他又出版了《論賀敬之的詩》。2004年,赴武漢出席賀敬之國際學術研討會時,郭久麟提出為賀敬之夫婦寫一本合傳。2005年夏,賀敬之、柯巖夫婦邀請郭久麟去到北戴河,同他們進行了一周的暢談,回京后,賀敬之、柯巖又為郭久麟介紹了十多位同事和朋友,讓郭久麟去采訪。賀敬之希望郭久麟先寫柯巖傳。于是,郭久麟帶回了柯巖的全部著作和對她的評論和報道,進行了認真鉆研。2009年,郭久麟應邀出席了“柯巖文集首發(fā)式暨創(chuàng)作六十周年座談會”,聆聽了文藝界領導專家學者們對柯巖的評論,聆聽了柯巖感人肺腑的《我是誰》的長篇發(fā)言,深受感動,回到重慶后,郭久麟一鼓作氣,寫出了《柯巖傳》。傳記從柯巖同賀敬之的愛情入手,緊扣柯巖的人生軌跡,生動地展現(xiàn)她對祖國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獻生文學事業(yè)的耿耿赤誠;描寫了她的美好品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表現(xiàn)了她同賀敬之肝膽相照、患難與共的美好愛情。同時,傳記還對她享譽文壇的多種樣式的文學作品進行了系統(tǒng)介紹和精準評價,把把讀者帶入了柯巖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洋溢著個性特色、又充沛著詩情畫意的藝術世界。
郭久麟還從去年1月至今年5月撰寫了著名詩人梁上泉的評傳。郭久麟總結了前三部作家傳記寫作的經(jīng)驗,把梁上泉的創(chuàng)作道路、文學成就同他的人生歷程、感情世界分為上下兩篇,分別論述,在上篇《創(chuàng)作生涯》中,梳理了梁上泉的創(chuàng)作道路,對其20幾部新詩集(包括敘事詩和兒童詩)以及他的歌詞、古體詩詞、歌劇影視、書法藝術作了思想的、藝術的、美學的分析,肯定了梁上泉的創(chuàng)作成就及其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的地位;下篇《詩意人生》側重描述了梁上泉的鄉(xiāng)情、愛情、父子情、朋友情、山水情、藝術才情,展示了他的豐富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風采。這就較好地解決了傳和評的矛盾,把對傳主的人生描寫與對傳主的成就評析結合起來了,既寫出了傳主的人生情懷,又寫出傳主創(chuàng)作成就。
這四部傳記每部都是40多萬字,在創(chuàng)作這幾部長篇傳記的同時,郭久麟還穿插著撰寫了不少一萬字左右的單篇傳記:如寫著名翻譯家楊武倫的傳記作品《從長江到萊茵河》,寫著名美術家江碧波的《東方女性》等。郭久麟是一位富于激情的詩人和散文作家。在寫作這些傳記時,他不但盡量生動地表現(xiàn)傳主的人生經(jīng)歷和獨特性格,而且還深入探索傳主取得杰出成就的主觀原因和時代氛圍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他還不時地把自己擺進去,將歷史與現(xiàn)實對接,把對傳主的現(xiàn)實的描寫與對歷史的回憶相穿插,把傳主對他的講述同他對傳主的觀察、了解及他自己的經(jīng)歷、認識相參照,從而寫出更加豐富的社會內容。在寫法上,他重視文學的立意和構思,運用了小說的技法和散文的筆法,灌注了詩人的激情和豐富的想象,并用富于情感的、生動流暢而又優(yōu)美典雅的語言,描寫人物,敘述故事,創(chuàng)造文學的氛圍,文學的意境,使傳記顯得思想深刻,生動活潑,詩意蔥蘢,有較強的藝術魅力和吸引力。郭久麟還在《張俊彪傳》和《梁上泉評傳》中大膽地采用了第二人稱的視角,推倒讀者和作者的距離,讀起來好像在與傳主談心,顯得特別親切和諧。30多年來,郭久麟創(chuàng)作了10余部政治人物和文學藝術家的傳記文學著作,出版了三部傳記文學理論著作,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著名傳記文學評論家全展教授說:“郭久麟集傳記文學作家和研究家于一身,堪稱中國當代傳壇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的雙棲型傳記文學家!保2)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長、著名作家萬伯翱在致“郭久麟傳記文學研討會”的賀詞中說:“郭久麟教授在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與研究做出的努力,為發(fā)展繁榮我國傳記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是集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和研究于一身的優(yōu)秀的雙棲型傳記文學作家!敝袊鲄f(xié)全委會委員、重慶市作協(xié)主席陳川談及郭久麟,也給以了很高的評價:“他以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身份去研究傳記文學,盡得個中滋味,論述自然貼切,讀來生動順暢;同時又從專家的理論高度來創(chuàng)作傳記文學,視野寬闊,形象之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這在文學界,恐怕并不多見!
五
像郭久麟這樣集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和研究于一身的作家確實在全國并不多見,而且像郭久麟這樣在70高齡以后還有那樣旺盛的創(chuàng)造活力和豐碩的創(chuàng)作成果的作家亦并不多見。2012年12月,年屆70歲的郭久麟教授寫了一首詩抒發(fā)了他的矢志于文學事業(yè)的這種寶貴激情:
文若命兮詩如魂,瀝血嘔心意縱橫。
振衣獨攀千峰頂,探勝深入百姓心。
雕塑民族英雄像,抒發(fā)中華騰飛情。
欣逢盛世文思暢,長河入海萬里行。
2015年2月,他在西南大學散步時,突然產(chǎn)生了撰寫西南大學校友、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院士傳記的靈感。他把這個想法給西南大學出版社社長米佳德提出后,恰好,西南大學為慶祝建校110周年,正準備請高手撰寫學校杰出校友袁隆平的傳記!這真是不謀而合!于是,西南大學決定請郭久麟寫《袁隆平傳》。
2015年4月初,西南大學出版社社長米佳德、校友會秘書長龔常智陪同郭久麟飛向三亞,向袁隆平匯報了請全國著名傳記作家郭久麟撰寫并出版他的傳記的計劃,得到了他的首肯。袁隆平當即帶他們參觀了豐收在望的畝產(chǎn)上千公斤的超級雜交稻,并約郭久麟到長沙作深入采訪。
郭久麟在西南大學查閱了袁隆平讀書時的檔案材料,采訪了他在重慶讀書12年的同學校友,然后又到長沙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及袁隆平故鄉(xiāng)德安及袁隆平發(fā)現(xiàn)和研究出雜交水稻的基地——安江農(nóng)校采訪袁隆平及其夫人、子女,以及他的助手、同事、學生,搜集了近千萬字的文字資料。在閱讀、整理、消化、提煉這些材料的基礎上,反復醞釀,精心構思,安排結構,然后住進一個山莊,避開一切干擾,潛心寫作,用5個多月的時間,一氣呵成,寫出40多萬字的初稿。隨即,他帶上初稿到長沙送袁隆平審閱,并再次深入采訪袁隆平和他的同事。半個月后,他返回重慶,認真修改,反復打磨,在年底將書稿交給出版社。出版社派出精兵強匠,精心編輯,四個月內高水平、高質量地編印出版。
在傳記中,郭久麟盡力挖掘和表現(xiàn)了袁院士讀書求學12年之久的重慶高山大川及人文精神對他的薰陶、教育和影響;他盡可能全面、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袁院士是如何在偏遠的農(nóng)校獨立發(fā)現(xiàn)科研項目,并以創(chuàng)新的勇氣、非凡的眼光、頑強的毅力、睿智的思考,完成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的研究工作并在全國推廣;又怎樣在30多年的艱苦奮斗中,從三系法到兩系法到超級稻,把雜交水稻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使中國的水稻研究始終走在世界前列;而且郭久麟還力圖站在科學史、民族史、外交史、文化史的高度,來表現(xiàn)袁隆平院士為中國和世界的糧食的巨大增產(chǎn)和安全所作的偉大的貢獻;特別是他還用較大篇幅表現(xiàn)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湖南省各級領導對袁院士的指導、幫助、關心和支持;用了很多生動事例表現(xiàn)他的助手、學生、同事、下級如何在他的引導和團結下,圍繞雜交水稻事業(yè)嘔心瀝血,頑強拼搏,共同奏響了雜交水稻事業(yè)步步向上的協(xié)奏曲;共同譜寫了雜交水稻推向全世界的跨國奮斗史;郭久麟還詳盡細膩地寫出了袁隆平的愛情、婚姻、家庭、子女,他的大師情懷和百姓心態(tài),展現(xiàn)出他獨特的人格和風采,他豐滿而純真、博大而細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波瀾;郭久麟還以較大篇幅,闡釋和提煉出他成功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因素。
在藝術表現(xiàn)上,《袁隆平傳》也有較大突破。首先,郭久麟以縱橫交錯的結構——即前半部用時間線索,充分而完整地展示袁隆平雜交水稻的研究過程;后半部以事件和性質為線索,表現(xiàn)他取得的成就及如何在領導支持和同事、助手的共同努力下取得這些成就的;其次,郭久麟再次大膽運用了以第二人稱的新穎手法,以同袁隆平對話的方式,以講故事的方法,以生動的故事和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袁隆平波瀾壯闊的一生;描繪出親切可信、自然樸實、可親可愛的袁隆平的形象。
功夫不負有心人。郭久麟的艱苦采訪和精心創(chuàng)作得到了很好的回報:《袁隆平傳》得到了袁隆平本人和專家學者的首肯: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全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中國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在序言中說:“郭久麟是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的老資格先行者”“是中國當代集傳記文學創(chuàng)作與研究于一身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有影響有成就的專家之一”“這本書較其他一些袁隆平傳記作品更真實、更全面、更生動。”袁隆平院士在出席《袁隆平傳》首發(fā)式后對他大學同班同學說:他最喜歡郭久麟寫的這部《袁隆平傳》。
六
破萬卷書,行萬里路,桃李遍地,著作等身。郭久麟把教學、科研、創(chuàng)作結合起來,他寫詩歌,出版了詩集《愛的琴弦》;也寫詩歌評論,出版了《論賀敬之詩》,還寫了《中國二十世紀詩歌發(fā)展史》;他寫散文,出版了《郭久麟散文集》,又搞散文研究,出版了《散文知識與寫作》;他寫電視劇《雕像的誕生》《沉默的情懷》,也寫電視劇及電視評論。他從事創(chuàng)作,又把自己創(chuàng)作中的靈感體驗上升到理論,撰寫了《文學創(chuàng)作靈感論》。
靈感,被恩格斯譽其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被錢學森稱為“形象思維、抽象思維之外的第三種思維,”被臧克家奉為“詩國的上帝”。 《文學創(chuàng)作靈感論》不僅從文藝學、美學、哲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的角度展開論述,揭示出靈感是審美主客體的高層次遇合與熱烈擁抱,是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是偶然與必然的統(tǒng)一,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理性與非理性的統(tǒng)一;而且,該書還從腦科學等自然科學的范疇楔入論證,得出左腦右腦的整體遇合到潛意識與顯意識相互碰撞,便可能有靈感火花閃耀的結論。
此書出版,引起轟動,國內學人對靈感理論研究的廣度與深度,至今尚無人出其右。1988年,詩壇泰斗臧克家欣然為該書作序,評價甚高,稱該書為“較全面、系統(tǒng)而又深入、具體地闡述文學創(chuàng)作靈感問題的專著。應該說,這部著作在運用文藝學、美學、哲學、思維心理科學和腦科學綜合研究靈感這一深奧課題方面,作出了一定的開拓和貢獻。這是值得我們歡迎和重視的!
七
郭久麟出身于大學又回歸于大學。他滿可以將學院派近乎紳士的生活安安樂樂地延續(xù)到生命的盡頭,然而,他毅然拒絕了安樂和舒適,硬是憑堅韌執(zhí)著、憑生命的頻頻透支走出了一條既為學院派又非純碎的學院派的遍布荊棘的前路。他靈巧的教鞭之下,近五十屆川外本科生和十余屆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現(xiàn)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的本科生,以及幾屆重慶市電大生、職大生,學業(yè)有成,事業(yè)有成,做人有成。他神奇的筆頭之下,數(shù)百萬字的文學評論、文藝理論、文學史,詩歌、散文、傳記文學、報告文學、電視劇不歇地汩汩涌出,如血一般燦爛,火一般輝煌?梢哉f,他以三尺教鞭,牽出了明天的太陽;他以五寸筆頭,掮起了歷史的重量。
在當代中國,像郭久麟那樣,在創(chuàng)作、科研、教學方面都取得突出成果,而且把這三者結合得那樣好的,恐怕是鳳毛麟角了。至于在當代中國傳記文學領域,要找一位在創(chuàng)作、科研和教學方面都取得那樣高的成就,并且把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的,恐怕非他莫屬了!由是,學者型傳記文學作家郭久麟,在巍巍中國文壇,構筑了一道何其靚麗的風景。
可佩的是,他1991年加入中國作協(xié),1992年升為正教授,且以燦燦業(yè)績,入選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世界名人錄》《亞太名人錄》等多種傳記辭書。重慶直轄后,他擔任了重慶高校高級職稱評委和碩士點評委。2000年當選為重慶市作協(xié)影視創(chuàng)委會主任。2000年11月,他又被選為四川大學重慶校友會會長。
奧地利一代文豪茨威格有言:一個人,命中注定最大的幸運就是在他尚年富力強的時候,即發(fā)現(xiàn)了自己生活的使命。而郭久麟在其年富力強之際不僅發(fā)現(xiàn)了自己生活的使命且嚴格而卓有成效地履行了這神圣的使命。
郭久麟此生足矣。
遠離權力,不染銅臭,清心寡欲卻追求不止,開拓不懈。年過古稀,卻依然在進行創(chuàng)作、科研、教學,還依然在文學的天地里不斷地開拓創(chuàng)造——好一個博大精深、奮進不已的郭久麟。他告訴我:他渴望再寫十年、二十年,為中國傳記文學事業(yè)做出更大的貢獻!
東奔西突,南征北戰(zhàn),在精神世界文化天地不斷進擊,不斷進取,獨領風騷,盡顯風流。真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思維不止,創(chuàng)造不止。何日有過寬余,何時有過休息。讀書、教書、采訪、游歷、科研、創(chuàng)作,便是他的工作日、假日乃至盛大的節(jié)日。
“為神圣的文學事業(yè)奮斗終身!”——
這就是他的追求,他的樂趣,這也是他的誓言、他的座佑銘!
(載于《聚焦郭久麟》四川大學出版社)
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3020027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