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幅高1.8米,長百米的畫卷《大三峽》,畫面上,崇山峻嶺,重巒疊嶂,煙云流動,大河奔流;時而云蒸霞蔚,時而奇峰屹立,時而險灘急湍,時而水波瀲滟,可謂氣貫長虹,壯麗多姿!
北京雪后的一個冬天,天空格外晴朗。中國著名山水畫家李光燦的畫作《大三峽》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出資主辦,在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展出。轟動京城!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先生親筆題寫畫名——《大三峽》幾個大字,做成巨幅紅色廣告牌樹立在醒目的位置。
《中國美術》雜志主編徐恩存先生評價說:李光燦的《大三峽》傳達出一種大氣、蒼茫、寧靜,并追求以形寫神,并從“神”中營造“韻”味。在作品中呈現(xiàn)出虛實相生的自然景象,使畫面有新的時代風貌和傳統(tǒng)的筆墨韻致……
李光燦情系三峽!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個盛夏的早上,當李光燦第一眼看見壯美而神奇的三峽時,他深深地被瞿塘峽夔門的雄姿所震撼!那氣勢恢宏,深沉厚重的山體,濁浪排空,一瀉千里的江流,匯聚成一首驚天動地的交響曲,讓李光燦陶醉不已,敬畏不已……
從那天起,三峽就住在了李光燦的心里,從此,揮之不去!
為了畫《大三峽》,作為職業(yè)畫家的李光燦決定休筆三年。閉關苦修。幾乎每天往返在楊家坪到重慶圖書館之間,借閱書畫書籍數(shù)百本。他像一株禾苗,需要陽光雨露。
1996年,李光燦就在他在謝家灣文化村那間五十多平米的屋子里,利用電視墻寬的距離,墻上鋪上畫氈,開始創(chuàng)作《大三峽》。
面壁凝思,李光燦腦海里閃現(xiàn)出的第一個想法是“大”。他要用大胸懷、大氣派、大手筆,來表現(xiàn)三峽的大景觀、大氣象、大格局。選用六尺全開橫幅作畫。他要畫出高1.8米,長百米畫卷。
多少個日日夜夜,李光燦就這樣畫呀畫,畫著畫著,思維停止了,思路堵塞了,于是,李光燦拿起畫板走出畫室,再次拜訪三峽!
李光燦坐在三峽石上,雙手交錯懷抱,望著江對岸山勢險峻的大山,望著那滿山遍野蓬勃生長的草叢玉樹,他半天不說一句話。
他一次次走進大三峽去寫生,一次次再認識三峽的性格;每一次相逢,就是再一次的發(fā)現(xiàn);每一次情感上的碰撞!就會爆發(fā)出新的創(chuàng)作靈感!
他走在三峽長江邊的鵝卵石上,翻山越嶺,深入峽谷,風餐露宿;他登臨赤甲山,走進白帝城、屈原祠;徒步瞿塘峽、古棧道、古戰(zhàn)場遺址。
他走進三峽原住民居,觀察他們的生活起居,熟悉他們待人接物的細心周到,了解當?shù)氐娘L俗習慣。
有一年夏天,李光燦突發(fā)奇想,神女峰能上去嗎?當?shù)匾涣涡涨嗄暾f能上去,并當向導。第二天清晨,他們一行四人乘舟渡江前往神女峰。只見山勢陡峭,云霧繚繞。向導在懸崖上用柴刀開出荊棘小道,大家手牽手,手摳著石縫、擰著樹枝、草騰匍匐前行。在懸崖邊,一人突然腳下踩空,一只手猛地脫開,另一只手被李光燦緊緊攥住,一只腳踩在石沿邊身體外傾180度的凌空旋轉,大家都驚嚇出一身冷汗。隨后,又一人不慎掉進腳下的山洞,他的手緊緊攥住李光燦的右手,
李光燦摔倒在洞口邊右手還緊緊攥著他的手。此刻,洞里傳出嘩嘩的流水聲,寒氣逼人。經大家全力營救,倆人才化險為夷。終于攀上了剛好能容四人站立的神女峰之巔。俯瞰三峽,只見層巒疊嶂、煙雲(yún)流動、大江奔流,清風撲面……
李光燦心中的大三峽,是立體的三峽。他想通過多角度、多維度、大視野的觀察和思考,表達自己對三峽的自然形態(tài)、審美特征、歷史人文和時代變遷有更深刻的認識。
李光燦心中的大三峽,是一個充滿人文情懷的三峽。那里有三峽遠古的歷史,有歷代纖夫用生命與大自然抗爭而留下悲壯的足跡;不僅要展現(xiàn)勤勞的三峽人自強不息的精神,而且還要有勇敢的三峽人與惡劣環(huán)境抗爭的歷史記錄!
時間一年一年地過去了,畫稿撕了一張又一張。李光燦在否定中成長,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成熟,在成熟中不斷創(chuàng)新超越。他對三峽的認識漸漸提高,思路漸漸清晰,思維漸漸打開,運筆漸漸自如,激情即將涌動,靈感瞬間爆發(fā)……
李光燦給三峽賦予頑強的生命,賦予崇高的靈魂,賦予家國情懷!
頓時,三峽的水活了起來,三峽的山生動了起來,三峽的情繁衍了起來,三峽的人站了起來!大三峽的魂豐滿了起來了!一幅氣貫長虹的壯麗畫卷在腦海里出現(xiàn)……
李光燦控制好情緒,調整好心態(tài),家國情懷匯于筆端,萬語千言踏歌而來。那美妙的旋律由輕到重,由虛到實,由遠及近;由地到天,由天到地飄然入耳……那天意之詩從夔門下筆,左向張飛廟、石寶寨延伸,右向瞿塘峽、巫峽、大寧河、神女峰、西陵峽深處的田園風光,再由三斗坪進入南津關,最后以大虛方式收筆,仿佛間,那一抹水墨丹青,如一首浪漫的小夜曲,尾音如絲絲低語……
2007年3月28日,歷時10年,李光燦終于完成了百米畫卷《大三峽》!
李光燦用他的力作《大三峽》震驚了畫壇!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總編輯、著名理論家、畫家賈德江撰文道:李光燦將傳統(tǒng)山水的筆墨與自然的丘壑之美整合臻至,達到令人震撼的效果,顯示出一種大手筆,大氣魄,大境界的藝術追求。
中國美協(xié)理事、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著名山水畫家盧禹舜先生看畫時,說:畫得很好,在蒼茫中不失大氣,細膩中又顯蒼潤華滋,很有張力……
李光燦現(xiàn)為重慶美協(xié)會員、重慶兩江新區(qū)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國學書畫院副院長、民建會員、民建書畫院副院長、重慶中國畫學會會員、重慶江北區(qū)政協(xié)書畫院副院長、馮玉祥詩書畫院副院長、重慶現(xiàn)代禪畫院副院長、重慶藝林畫院院長。在繪畫的世界里,他是一只翱翔在三峽上空的雄鷹!
當贊美聲在耳畔悄悄離去,當一切接待應酬暫停之后,李光燦便回到他的畫室,繼續(xù)畫他的三峽。累了,就開著他那輛愛車,回到兩江新區(qū)一棟普通的住宅里,與89歲的老母親和92歲高齡的老父親以及妻子、女兒、外孫一家人在一起,拉拉家常,享受天倫之樂。
“妻子楊英是賢內助,積極支持我的事業(yè),家務事全包了!我沒有后顧之憂!”李光燦自豪地說,妻子楊英在一旁微笑。這些年來,夫妻倆風雨同舟,只要李光燦出行,妻子楊英就隨同。專家、教授要看長卷百米《大三峽》,楊英為李光燦展畫。李光燦接受記者采訪或接待專家、教授、朋友,楊英就為他們照相、攝像。
女兒李佳早已成家,大學畢業(yè)后,師從父親。父親成功了!李佳感動立志——無論道路有多少坎坷艱險,我一定會像父親一樣為了自己的理想,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為什么是你畫出了大三峽?許多人看李光燦身材也不魁梧,形象也不“高、大、上”,怎么可能畫出了三峽的靈魂呢?他笑了笑,沒回答。
中國著名美術評論家李德清的一句話,道出了緣由:一個對祖國山河沒有深深愛戀的人,是畫不出這種大氣魄的;一個沒有坦蕩胸懷的人,是容不了這樣的大河山的!
是的,李光燦胸中有信仰,心中有情懷,腳下有力量,筆下有乾坤。我們衷心祝愿李光燦在追求“寫實與空靈、平面構圖與立體構圖、色彩與氛圍、局部與整體、時代與風格”的藝術道路上,不斷努力探索,繼續(xù)創(chuàng)作出一批富有三峽特色和獨特藝術個性的山水畫作品,不忘初心,逐夢前行!
渝公網安備:500103020027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