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與友人一起走進(jìn)“山歌之鄉(xiāng)”——巴南區(qū)木洞老街。初夏的天空時晴時雨,一如走進(jìn)老街的心情。
穿行在悠長寂寥的老街,兩旁鱗次櫛比的老屋古樸而陳舊。一只慵懶的白貓瞪著眼睛好奇的打量著我們,“喵喵”幾聲又輕輕的沿著墻角溜走。六月的陽光從老屋旁參天的黃葛樹縫隙傾瀉而下,樹下,幾個孩童趴在地上彈著彈珠。遠(yuǎn)處,一條小黃狗上躥下跳撒著歡兒,驚得幾只踱步的小雞“嘰嘰”亂竄,兩位竊竊私語的老婦有一搭沒一搭的呵斥著。一位滿頭銀絲的老大爺端著青花土碗,坐在門檻邊自顧自的吃著早飯。
行走間,老街狹長的天空竟不可思議的落下星星點點的雨滴。端午剛過,門楣上懸著的艾草菖蒲在雨滴的浸潤下蒼翠欲滴、清香四溢,映得兩旁斑駁的對聯(lián)分外耀眼,令人腦中不時閃現(xiàn)出屈原投江殉國的壯麗詩篇。
不一會兒,雨停了。青石板旁探出的牽;ㄅe起喇叭,宣告著陽光的來臨。巷尾隨風(fēng)飄動的印花床單仿佛一幅大銀幕,播放著老街漸行漸遠(yuǎn)的市井往事、煙火古韻。
隨著城市的變遷,許多記憶中的老街早已灰飛煙滅、一去不返。眼前的老街如一位歷經(jīng)滄桑、波瀾不驚的老人靜靜的傾聽著時光的腳步,任憑風(fēng)吹雨打、鳥語花香。那些曾經(jīng)的商鋪與客棧、長滿青苔的青瓦老宅都記載著過往的繁華與喧囂。腳下泛著光亮的石板路丈量著曾經(jīng)的滄海桑田。似曾相識的一切仿佛時光倒流,令人感慨唏噓、流連忘返。
早就耳聞木洞鎮(zhèn)歷史悠久、人才輩出:革命先驅(qū)楊滄白,紅巖英烈何敬平,政界要人丁雪松、黃啟璪、喻明生,學(xué)界翹楚李華飛、胡天成、陳忠林,藝界名流沈福存、沈鐵梅不僅是“山歌之鄉(xiāng)”木洞的驕傲,更是享譽(yù)重慶乃至全國的名人。
穿過老街,我們游覽了慕名已久的中國民主愛國先驅(qū)代表、重慶辛亥革命元老——楊滄白先生故居。熱血與信仰、生命與家國、昨天與今天……曾經(jīng)的刀光劍影、電閃雷鳴仿佛就在眼前。
“英雄雖逝今猶存,千秋功業(yè)萬世表”!重拾歷史,倍感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幽靜的三合院里留下我們輕輕的腳步、深深的敬意。
“民生各有所樂兮”!從屈原到楊滄白,從歷史到現(xiàn)在,先輩們用生命與熱血譜寫出一首首忠貞衛(wèi)國、鐵馬冰河的赤子之歌!
走出門來,陽光普照。坐在木洞新建的河街小店,一碗地道的木洞河水豆花將過去與現(xiàn)實完美對接,仿佛時光的任意穿越。
岸邊,楊柳依依,仿佛要挽留每一位來訪的客人;江中,汽笛聲聲,似在向每一位游人講述古老的故事。
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3020027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