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在新詩形式美學(xué)對話會上我談了這樣一個看法:在詩歌形式上我們曾經(jīng)認(rèn)為韻是要害,總結(jié)出“有韻為詩,無韻為文”(章太炎《國學(xué)概論》),信奉了上千年,其實并不科學(xué),因為有韻的不一定是詩,無韻的不一定是文;新詩產(chǎn)生后我們又曾經(jīng)認(rèn)行是要害,分行的是詩,不分行的是文,遵從了百多年,其實也不科學(xué),因為分行的不一定是詩,不分行的不一定是文;詩歌形式除了聽覺上的音響和視覺上的排列方式外,還有一個知覺上的用語方式,被王安石稱為“詩家語”,簡稱“詩語”,如果以之作為要害,那么將會消除上述矛盾,不管押不押韻,分不分行,只要是詩語寫的一定是詩,而不是詩語寫的一定不是詩。
近讀瑤族詩人唐德亮的詩集《地心》,使我對上述看法有了一點延展,即詩語不但指與日常語不同,有著獨特規(guī)范和技巧,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對詩意營造和強(qiáng)化舉足輕重的詩歌語言,而且包括詩的特殊語法。
《地心》分為三輯共150多首,我想用管中窺豹法,每輯選一首賞析之。
第一輯《山夢蔥蘢》,開篇一首《紅頭巾》:
比血還紅。這是瑤山
最艷的亮色
可貴頭上的太陽
莎妹頭上的虹霓
會游走的紅
會旋轉(zhuǎn)的紅
耀眼著天空的臉
粗獷著山風(fēng)的表情
非火。但比火更熾烈
比火更持久。更深。更遠(yuǎn)
燒熱凜冽的季節(jié)。燒沸
一些脈管。血液。心臟
血紅的火 舞蹈著
吸引著。搖撼著
古典的眼
現(xiàn)代的心
4節(jié),每節(jié)都省略了主語。第2、4節(jié)還省略了謂語。主語紅頭巾已經(jīng)在題目中了,能省干嘛不省?謂語前面已經(jīng)有了(是),或已經(jīng)隱含了(在“非火。但”句式中)不再說出使詩句更精煉,且有一種突兀之感,詩意迎面襲來,猝不及防。不少詩人不諳于此,明明題目中有了,詩行中還要羅列,費力不討好。能省的全部省去,剩下的才是詩。
第2節(jié)“耀眼著天空的臉/粗獷著山風(fēng)的表情”,屬于詞語的反常搭配,是說紅頭巾使她在天空中的臉因之耀眼,使她的表情像山風(fēng)一樣粗獷,但詩句陌生化了,詩意頓生。第4節(jié)“舞蹈著/吸引著。搖撼著/古典的眼/現(xiàn)代的心”,也有同樣效果,看起來仍然是自古就有的血紅顏色,但攪動的卻是現(xiàn)代人的心。是的,同樣的話有時換一種說法可能就是詩。
分行,可看作詩的獨特語法之一種。第1節(jié)首行除去省略主語的半句話,緊接了另一個完整意思的前半句,而后半句分到了下一行。初讀還以為“比血還紅”是對瑤山的修飾,只有看過下半句,回頭重讀這兩句話,以及其后兩行,才明白詩意所在。行,往往是詩語之獨特語法。
標(biāo)點。此詩雖然隨大流式地每行末尾不用標(biāo)點,但行中的標(biāo)點還是體現(xiàn)了特色,特別是句號的運用。全詩除一個空格(其實此處也可用句號)外,共用了8個句號。這些句號,加上總共16行行尾省略掉的我認(rèn)為除第1行外都可以是的句號,完全在本來意義上使用,因此使全詩成為20多個短句,這些句子由于省略主語、謂語等,變得非常短促、精煉,凸顯了詩意。而這些句子如果全部寫出,便是一篇長文,哪里還有什么詩!標(biāo)點是語法工具,也是詩的工具。
無獨有偶,第二輯《多情鄉(xiāng)野》后部有一首《草藥園》:
綠著;ㄖ。垂首著。微笑著
苦著。甜著。澀著。等待著
用它們的干枯復(fù)活你的青春
用它們的苦澀舒展你的額頭
在沙堡中煎熬。讓一種液體
注進(jìn)另一種液體。一種聲音
喚醒另一種聲音。今夜
它們碎骨粉身。明早
它們生出柔軟的呀
嚼碎一個個藏在體內(nèi)的惡魔
吞噬慘痛昏暗的夢靨
“爆發(fā)吧!忍耐已久,潛藏已久的
愛、恨、痛苦、憂愁,還有
漸漸濃重的光……”
正常語法講究句子的完整,如果不完整便視為語法錯誤。詩的語法反其道而行之,不講完整但求精煉。此詩開頭一連用8個“著”字,成就8句話。第1行形象、動態(tài)展示了草藥的生長過程,第2行理性、靜態(tài)介紹了草藥的性狀,惜墨如金,以一當(dāng)十當(dāng)百。精煉的說話,乃詩也。
前兩行中“微笑著”“等待著”已經(jīng)有了把草藥擬人化的意思,接下來兩行分別以一個“用”字使之擁有了意識性的人格。此后以奇特想象藝術(shù)性地描述草藥治病的神奇過程,內(nèi)中不無贊美和謳歌,實際傾訴了對草藥園的工作人員以及以草藥治病的醫(yī)務(wù)人員的一腔深情。深情的述說,乃詩也。
末3行,打了引號,顯然是引用的話,但不知道是誰的話,話的意思猛一看也不知所云。這大概也是詩之語法的一個特殊之點,即不讓你一看就什么都明白,需要結(jié)合上下文邊看邊思考才能清楚。原來這3行詩可能是作者的話,他對患者夢靨般病痛的遭遇表示同情,對他們被草藥治好病痛表示慶幸,夢靨過去,他們的愛,恨、痛苦、憂愁以及濃重的光明都可以爆發(fā)出來了。
第3輯《燃燒之魂》有一首《孔乙己》:
站著喝酒唯一穿長衫的孔乙己
說“竊書不算偷”的孔乙己
教孩子茴香豆四種寫法的孔乙己
被丁舉人打折雙腿黑瘦著臉的孔乙己
窮愁潦倒仍遭涼薄嘲笑的孔乙己
孔乙己死了,死于自己的懦弱無能
孔乙己活著,活在魯迅的筆下
千年百載,仍那么鮮活……
是組詩《魯迅小說人物剪影》共14首中的一首,其詩之特殊語法的看點有二。一者,第1節(jié)5行,5個半句話,都是一個定語修飾一個主語,且是同一個主語,至于這個主語要干什么,作者要述說他什么,則語焉不詳。晚唐司空圖《詩品·含蓄》中說“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謂作詩須求含蓄,不要把話說盡,讓讀者去心領(lǐng)神會,這樣的詩才韻味盎然。其實他所說的“不著”,是不多著、不更著,已著諸字后不再著一字,而不是完全不著一字。我看唐德亮深諳此道,他的5個半句話,已把魯迅塑造的孔乙己此人的特點完全交代清楚了,已經(jīng)“盡得風(fēng)流”,無須再著一字,如此便是詩,詩的特殊語法和詩語完全一致起來。
二者,第2節(jié)3行,第1節(jié)沒有回答的似乎在這里回答了,而這個回答卻是被邏輯常識和正常語法所不許,違背了矛盾律,同一個人,不能說他死了的同時又說他活著。詩的邏輯和語法卻是可以的,這便是詩的特殊邏輯和語法所含哲理的詩性所在。
管中窺豹只可以看見豹的一小部分,以上對3首詩的賞析只不過看見《地心》這只豹的頭、身、尾部各一小塊,而且看的不一定準(zhǔn)確,所以是非常片面的,而《地心》中特殊語法的運用隨處可見,要全面深刻了解,還是去讀原著。
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3020027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