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在玻璃柜中的這塊水牛背般大小的石碑有殘缺、斷裂,卻是完整。石碑上的文字奇特,似象形文似纂書似圖案,頓生興趣。
“這是我們綦江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有此一寶足矣!”
重慶市綦江區(qū)博物館館長周鈴自豪說。
公元2005年夏,他和老師曾芳煜到現(xiàn)場勘察,發(fā)現(xiàn)了這奇特的碑刻文字,查閱資料考證,確認是南平僚文。僚讀lao,僚人的先民是先秦時的西甌、駱越人以及漢代的烏滸、南越人。僚人支脈中的一支為南平僚,活動在現(xiàn)今重慶市的萬盛、南川、綦江一帶,又稱“南川僚”“渝州蠻”。詩經(jīng)有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月乃天物,皎月美女呢。
文字的神秘,文字的魅力,文字的多源,文字的難解,文字的變遷。
“泰國歷史學界泰斗巴色·那納空教授握住我的手說,你的研究成果很有價值,從你的研究成果中,我找到了泰國人的文化淵源!
周鈴館長興奮說。
不言而喻,這預示了移民、移民文字、移民文化。有人說,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移民史。世界的我國的多次大遷徙大移民證實,中外移民們歷盡萬難艱苦跋涉,推動了社會巨輪的滾滾前行。
感謝新華網(wǎng)重慶站組織的這次知名作家綦江采風活動,感謝文友劉運勇、傅小渝的邀請,方才目睹了這塊無聲的用文字發(fā)聲的奇特石碑,方才見到了周鈴。
綦江博物館在著名的古劍山的山腰處,參訪博物館的展區(qū)前,我等一行在展區(qū)外的滋出的老大的半圓形陽臺觀景。居高眺望,發(fā)源于烏蒙山西北麓貴州省桐梓縣北大婁山系的綦江河繞城流淌,彩虹般的“彩虹橋”和新老城區(qū)盡收眼底。
天色陰霾,心情大好,這古城隱藏有好多的秘密呢。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周鈴館長在陽臺和展區(qū)滔滔不絕講說時,我并未注意他的名字,待我等一行離開綦江博物館沿了門前的山道驅(qū)車登高去古劍山時,驀然想起,有位綦江網(wǎng)友閱讀我的長篇小說《填四川》后很是贊嘆,一直與我微信交流,就是這博物館的人呢。立即發(fā)微信說,我剛離開你們博物館。對方很快回復,剛才人多,沒有好好接待你,多多原諒。就很想見到這位未有蒙面的網(wǎng)友周鈴。周鈴并沒有給我說過是館長,我原以為是這博物館的一位女工作人員。坐在我身邊的傅小渝說,周鈴就是這博物館的館長,剛才做文物介紹的。更急切要見到周鈴。微信、電話交流后,周鈴趕來了古劍山,我等一行正參訪書畫滿屋的“作林院子”。相見甚歡,我借助書院的案桌,趁興寫了“鍥而不舍”的字幅送給他留念,字不好心意在。霏霏細雨中,我倆舉了字幅在門前的院壩合影留念,文友宋尾立在當間作證。周鈴說,初次見面,人多,他也不敢肯定是我。傅小渝、宋尾對我開玩笑說,周鈴是男士,你有遺憾吧。我呵呵笑,高興勝于遺憾。向周鈴簽名贈送了我的長篇小說《填四川》中文版和由英國查思出版社剛出版不久的英文版書。
文字的作用,我與神交已久的周鈴相交相識相見。
古劍山是佛教圣地,山頂?shù)摹皟粢羲隆鄙颇行排唤^,有菩薩靈驗的“雞公嘴的菩薩——應遠不應近”之說。是國家地質(zhì)遺址公園、森林養(yǎng)生地。景區(qū)內(nèi)有少見的丹霞地貌、高山峽谷、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以及原始古樹。當今的綦江人用“藝術”與“養(yǎng)生”托起希望的明天,其中,新建的“畫家村”就引來了不少的文人墨客,我等便是其中之一。
次日參訪著名的綦江東溪古鎮(zhèn),此是萬盛石林、銅鼓灘漂流、南川金佛山、江津四面山等景區(qū)的重要中轉(zhuǎn)地。唐高祖武德二年在此設丹溪縣,其歷史之悠久、環(huán)境之獨特、民風之古樸、文化之豐富、技藝之精妙、布局之別致,凸顯古鎮(zhèn)風貌,有“渝南第一山水古鎮(zhèn)”之美譽,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zhèn)。古屋、祠堂、萬天宮、明清街、古漢墓群、茶馬古道、麻鄉(xiāng)約民信局等保留完好,古代留傳下來的石刻文字多處可見。“黃龍寶山伸出龍爪抱雞翅,白馬臨江勒轉(zhuǎn)馬頭望虎巖!边@大門楹聯(lián)的六個地名,巧妙地道明了當年那衙門管轄的范圍,不禁由衷啞笑。
參訪這古鎮(zhèn)時,收到了周鈴館長發(fā)來的微信邀請函,稱:為推動僚學研究工作,提高僚學研究水平……由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僚學研究中心、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市綦江區(qū)文化和旅游發(fā)展委員會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重慶市綦江區(qū)博物館、重慶市綦江區(qū)文博學會等單位聯(lián)合承辦,重慶市綦江區(qū)文物管理所、重慶僚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藏天下》雜志社等單位協(xié)辦的“第三屆僚學研究學術研討會”,將于2019年10月25日至27日在重慶市綦江區(qū)召開,恭請您撥冗參會。會議議題:僚人文化的源流研究;僚人文化遺產(chǎn)保護利用研究;僚人移民文化研究;僚人對西南地區(qū)民族文化及中華文化影響研究;巴、蜀、滇、夜郎、西甌、駱越等同時期的西南民族的交往與相互影響研究……都第三屆會議了啊,真是鍥而不舍。
佬人、佬文字、佬文化的探究,那奇特石碑上的南平僚文字的探究,深深地誘惑了我。石碑上的南平僚文究竟何意?泰國巴色·那納空教授所說找到了泰國人的文化淵源的更多佐證?一時難解,期待會解。
綦江古城,在祖國的版圖上只是一個小點,卻留下了先輩們的勤勞、智慧、文字、文物,留下了有待探究的千古之謎。足底乾坤大,途中日月長,探求無有止境,知識無有窮盡。
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3020027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