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愛是文藝作品的永恒主題。當然,有小愛大愛之別。盧光順的兒歌集《路燈媽媽》,呈現(xiàn)的則是人間大愛。文如其人。作者仿佛一位觀音菩薩,不但在生活中與人為善,默默奉獻,樂于助人,而且將善的力量注入作品,使作品散發(fā)出真善美的光芒,愛心遍布天地間。
“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作者就是一個積極向上之人,因此,他對太陽非常喜歡,充滿激情地創(chuàng)作了《太陽上崗》:
“太陽去上崗,/一身放光芒。/早晨照東方,/晚上照西方。/世界都照遍,/黑暗無處藏!
在作者眼中,太陽極具正能量:愛崗敬業(yè),天天上班;心底無私,光明磊落;勤奮努力,不知疲倦;特別是公正不阿,愛心博大,無論東方還是西方,一樣撒播光明,驅(qū)除黑暗。這首作品,是作者的真實寫照,內(nèi)心流露。
作者是共產(chǎn)黨員、普通教師,在校教書,他立德樹人,執(zhí)筆創(chuàng)作。以文化人,兒歌育人,始終是他筆下主旋律。
“心中有佛,看人即佛;心中有屎,看人即屎。”這是宋代名人蘇軾與金山寺佛印禪師之間的對話的故事。在光順眼中,天地人皆善,都為他人著想,都在默默奉獻。
路燈,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它有何優(yōu)秀品質(zhì)?有。請看《路燈媽媽》:
“天黑了,天黑了,/路燈媽媽不睡覺。/下雨了,下雨了,/路燈媽媽不逃跑。/不睡覺,不逃跑,/為了照看車寶寶。”
天黑不睡覺,下雨不逃跑,這就是路燈。為什么?作者告訴我們:為了照看車寶寶。原來,為了他人利益,可以犧牲自己。作者巧妙之處在于運用了擬人和反復手法,反復“天黑了”以強化作者的關(guān)心,反復“下雨了”以強化環(huán)境的惡劣,而反復“不睡覺,不逃跑”,則反映了路燈媽媽的意志堅定,不因任何困難所動搖。從而,熱情謳歌了路燈媽媽的偉大奉獻精神。
道路旁,還有什么呢?對,行道樹。行道樹司空見慣,有何詩意內(nèi)涵?作者作了挖掘:
“行道樹,站路旁,/一年四季不離崗。/大熱天,頂太陽,/撐開綠傘送陰涼。/下雨天,濕衣裳,/從不叫苦喊爹娘!
在作者眼里,行道樹也如同路燈媽媽,愛崗敬業(yè),堅守崗位,不怕吃苦,默默付出,任勞任怨,從不叫苦?峙轮挥袗蹗従礃I(yè)的人,才能發(fā)現(xiàn)行道樹的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
在道路旁特別是危險路段,還有什么呢?作者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一般作者沒有發(fā)現(xiàn)的題材:欄桿。普通欄桿也有詩意?是的,什么事物都蘊含詩意,關(guān)鍵是你是否獨具慧眼,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從中發(fā)現(xiàn)和挖掘。
“欄桿欄桿肩并肩,/哪有危險哪里站。/不怕熱,不怕冷,/白天晚上都上班。/它們?yōu)樯哆@樣做?/我們過路更安全!保ā稒跅U》)
你看,欄桿的精神境界是不是夠高?至少有四種美德值得學習:團結(jié)一致、同心同德(肩并肩),迎難而上、毫不退縮(哪有危險哪里站),不講條件、不怕艱苦(不怕熱、不怕冷),不怕疲勞、連續(xù)作戰(zhàn)(白天晚上都上班)。不辭辛勞為了誰?“我們過路更安全”。是啊,欄桿為了我們安全,不顧自身危險,令人肅然起敬。社會生活中,像欄桿一樣為我們提供安全保障的很多,如交通警察、消防員!澳挠惺裁礆q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所以,我們應(yīng)懷感恩之心,感謝欄桿一樣的所有奉獻者。
有一個《歧路亡羊》的故事:楊朱的鄰居跑失了一只羊,不但全家出動,而且還請楊朱的仆人一塊去找。楊朱問道:跑一只羊,怎么要那么多人去找。鄰居說:岔路太多。一會兒,人們紛紛回家。楊朱問:找到羊了嗎?鄰居說:沒有找到。楊朱又問:怎么這么多人還沒找到。鄰居說:岔路上又有岔路,不知它跑到哪條路上,只好回來了。楊朱聽了,深有感觸,臉色嚴峻,半晌不說話,整天不露笑容。由此可見,迷路是多么令人煩惱,耽誤時間,影響效率。岔路若有指示牌該多好啊。作者敏銳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寫出《路牌》:
“路牌站在岔道旁,/說的話兒寫身上。/我想問路它不答,/默默為我指方向!
普通路牌,在作者筆下成了一位文明服務(wù)志愿者,當然,是一位“啞巴”。雖然不能開口說話,但它機智聰明、熱情服務(wù)。想想看,連“啞巴”都在默默甘當文明服務(wù)志愿者,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真情奉獻呢?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痹谧髡吖P下,天底下的動植物都是有情物,不但美麗可愛,而且筑夢追夢、愛意滿滿。有“為了當個歌唱家,不怕聲音練嘶啞”的《小烏鴉》;有“魚警察,穿鎧甲,天天出門去巡查。不帶槍,不拿棍,檢查從不設(shè)關(guān)卡”的《“巡警”》;有“窩里趴,雞蛋鴨蛋藏身下。孵出小雞“嘰嘰嘰”,孵出小鴨“呷呷呷”的《灰母雞》。對這些小生命,作者充滿愛意,如在河邊蹲下“倒出蝌蚪嘩嘩嘩。蝌蚪搖著小尾巴,趕快游去找媽媽”的《放生》;“我把狗狗帶回屋,好吃好喝都給它”的《流浪狗》,等等。
既然動物都那么愛,對于人就更不用說了!袄衔崂弦约叭酥稀。作者由愛自己的老人延伸到愛天下老人,尤其對敬老院的老人情有獨鐘,寫下大量此類題材作品。放學后想到的是老人:“快快跑,快快跑,放學路上快快跑。我多做點家務(wù)事,爸媽下班少操勞。”(《快快跑》);下廚房想到的是老人:“我為奶奶下廚房,葷素搭配講營養(yǎng)。少煎炒,多熬湯,米飯煮的時間長。奶奶沒有一顆牙,一樣吃得飽又香!(《下廚房》);過生日想到的是老人:“擺好碗筷端上菜:‘爺爺奶奶請上座’。一人一塊小蛋糕,老人先嘗笑呵呵”(《過生日》);重陽節(jié)想到的是老人:“重陽糕,花樣俏,酸酸甜甜好味道。婆婆爺爺牙不好,買了幾盒送二老!(《重陽糕》);“重陽節(jié),來到啦,我和爸媽到鄉(xiāng)下。不去公園不爬山,陪陪盲人張大媽!(《陪張大媽》)。由重陽節(jié)想到敬老院,作品一連串流出來,如“‘棉花’飄藍天,朵朵連成片。我想摘下來,送到敬老院。做成大棉襖,婆婆爺爺好喜歡。”(《白云》);不但心腸好,有美好愿望,還有實實在在的行動:“重陽節(jié),天氣好,敬老院,真熱鬧!娃娃唱著歌,還把舞來跳。婆婆爺爺忙叫好,不停拍手微微笑!(《敬老院真熱鬧》)讓老人們老有所樂,歡度晚年,多善良可愛的孩子們。
隨著城鎮(zhèn)化的快速發(fā)展,作者生活的小鎮(zhèn)也蝶變化成城市。他不但熱愛美麗鄉(xiāng)村,寫下“牽;ɑǎ郎匣h笆。風吹雨打,不怕不怕。爬到頂端,笑開嘴巴,對著太陽,嗚里嗚里吹喇叭”(《牽牛花》)的優(yōu)美作品,而且將目光投向城市,歌頌身邊好人。
清潔工是城市美容師。他們起早貪黑,天晴下雨,都在默默奉獻,讓城市更美麗,讓生活更美好。作者按捺不住內(nèi)心感動寫下《垃圾車》,贊美其“為了城市干干凈,寧愿自己身上臟”的奉獻精神;看見阿姨推車費力,“我上前,幫推車,嘴巴呼呼喘粗氣”(《推車》),看見灑水車唱歌噴水“洗馬路,澆花草,嘟嘟嘟嘟好快樂”,便吟出《灑水車》;當發(fā)現(xiàn)不文明行為敢于亮劍,寫出《創(chuàng)衛(wèi)曝光臺》:
“爺爺手機隨身帶,/發(fā)現(xiàn)臟亂拍下來。/拍下來,干什么?/送到電視曝光臺。/曝光臺,真是好,/馬上有人去整改!
在創(chuàng)建國家衛(wèi)生城市工作中,小朋友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作出自己應(yīng)有的貢獻,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勤勞和奉獻精神。
一個人的愛,如果僅僅停留在環(huán)境、家庭、家鄉(xiāng)方面是遠遠不夠的。最偉大的愛,最深沉的愛,是愛偉大的祖國。作者愛國旗,因為它是中華民族的榮耀和象征:“雨點灑,沙沙沙,國旗臉蛋洗凈啦;風兒吹,呼啦啦,國旗灰塵吹掉啦。雨點風兒愛國旗,國旗飄飄樂開花!(《愛國旗》)連風兒雨點都在為國旗增光添彩,何況少年兒童?作者愛成就,因為它是祖國繁榮富強的標志:“有條巨龍不見腿,會鉆地來又會飛。鉆進地下叫地鐵,飛上高架叫輕軌!(《“巨龍”》)這巨龍,難道不是中華民族騰飛的象征嗎?作者愛穩(wěn)定,因為它是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基石:“我捉迷藏進小院,發(fā)現(xiàn)邪教傳謠言。我不聽,我不看,我不信,我不傳。告訴爸爸快報警,邪教分子全抓完。”(《報警》)在破壞和諧穩(wěn)定的邪教分子面前,“我”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用實際行動同壞人作堅決斗爭,勇氣可嘉;作者愛脫貧,因為它是讓全國人民一個不少奔小康的重要保證:“爸爸當羊倌,羊圈不一般。樓上住山羊,樓下積糞便。羊肉賣到農(nóng)網(wǎng)店,羊糞賣給生態(tài)園。帶領(lǐng)大家多掙錢,我家脫貧當模范!(《羊倌》)勤勞致富還不忘帶動大家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日可待。
愛是什么?愛是良心對待、全心付出、無私給予,一如母親對孩子。海洋文化學者李二和先生將對愛的理解升華到生命高度,認為“愛,是一種生命現(xiàn)象!薄皭,是這個世界的靈魂”“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或事物的珍重、眷顧和牽念!睂τ谧髡叨,愛也是無條件給予,給予那些需要愛的所有一切。但是,愛的路上來來往往,付出愛終會收獲愛。因此,作者才如此幸福地生活在他的世界里,陶醉在他創(chuàng)造的精神世界里,收獲著天地人給予的豐厚禮物。
希望作者繼續(xù)耕耘,像太陽一樣無私奉獻,讓世界充滿愛!
渝公網(wǎng)安備:500103020027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