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沒有被禁錮的城,只有全力抗“疫”的心!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戰(zhàn)斗中,為打贏防疫攻堅戰(zhàn),重慶本土作家們以筆為槍,用文學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傳遞真情,投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
“疫”中的守望
文/李曉
庚子年春,一個國家打響的全民抗疫戰(zhàn)爭,艱苦卓絕,感天動地,必將載入人類浩瀚歷史的史冊。一個人在抗疫日子里的守望,等待,甚至煎熬,或許也會成為這史冊中輕輕翻過的一頁。
鼠年新春,一場漫卷中國大地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這個國家的萬水千山,一夜之間仿佛都按下了暫停鍵。
一座城市的生活,它是眾多人物活動軌跡匯聚起來的一條熱氣騰騰的河流。這條河流真的停止流動了嗎?調整呼吸,你會聽到城市的脈搏,依然歡快搏動。
鼠年正月初二,我們這個城市停開了環(huán)城的公交車,只保留了開往高鐵站的大巴車。我二姑家的表兄就是一個大巴車司機,表兄說,初三那天下午,開往高鐵站的車上只有3個乘客,一路無言,車行空曠大街,如飄在水上靜寂無聲。下車時,一個乘客掏出2個口罩要送給我表兄,表兄起初婉拒,乘客把口罩放到車前扶手旁就走了,回頭說了一聲:“師傅,你多保重。 北硇中囊粺,眼眶里有淚花閃動了,他趴在駕駛臺上,在心里默默說上一聲,我們大家,都要保重。
表兄后來又感慨地發(fā)了一條朋友圈,里面有那2個口罩的圖片,還有他出車前在清晨大街上,拍下的那些揮動掃帚清掃大街的環(huán)衛(wèi)工人。表兄發(fā)感言:“謝謝你,同車的朋友,謝謝你,堅持為我們城市保潔的兄弟姐妹,我們同心抗疫!”
我三姑家的表弟,平時待人待事尖酸刻薄,是雞蛋里挑刺石頭里找縫的那種性格,常怨天尤人的他一向活得灰色疲憊,我看他雜亂的眉毛耷拉著,差點蓋住了一雙渾濁游移的眼睛。不過那天,表弟居然在表兄的微信里飛快發(fā)了評論:“人與人就該這樣,抱團取暖,同舟共濟!蔽以谖⑿爬飭柋淼埽悻F(xiàn)在想明白了?他回復:“哥,這兩天我想通了,人與人是相互付出,不是只顧貪婪索取!卑ィ∥疫@個表弟,感覺他這次不是讀了雞湯文字后的瞬間感慨了,是經(jīng)歷真真實實生活浸潤內心以后的覺悟。
從家里出門上班,看見實行小區(qū)單元樓“封閉式”管控后在樓下值守的老周,正趴在小方桌前填寫一張小區(qū)人員疫情摸排表。去年臘月二十九是老周60歲生日,在電視新聞里得知疫情的消息以后,他取消了家人親友在外面餐廳里的生日宴。城市實行封閉管理以來,老周和另外7個人員24小時輪流值守,寒氣竄動的夜晚,老周把家里電火爐拿到值班點供大家用。有天晚上我下班回家,見老周正在小區(qū)業(yè)主微信群里問候大家,還把大家需要的生活用品一一做了統(tǒng)計,待明天交給專門負責采購的人員統(tǒng)一采購后配送到家。老周對我說,你上班事兒多,家里差些啥趕緊告訴我。大蒜、大白菜、洋蔥、花椒油、豬肝1斤、土豆3斤……我在老周那里做了登記。這些日子以前,我從來還沒有感到鄰里之間是如此的守望互助,相依相守。
有天晚上,我經(jīng)過老周的值班點,電火爐的光把老周的臉膛照得紅彤彤的,老周喊我坐坐再上樓。在同老周的簡單寒暄中,他告訴我,這幾天晚上,他不能為93歲的老母親睡覺前洗個熱水腳了,把任務交給從南京回來的兒子了,他兒子研究生畢業(yè)以后在一家生物技術研究所工作。老周打開手機里的照片給我看他母親的樣子,鼻梁挺括一對長壽眉舒展的老母親,露出沒了幾顆牙的嘴樂呵呵笑著。
我的同事德軍,他妻子是護士,從正月初二就被緊急抽調到專門負責治療新冠肺炎的定點醫(yī)院上班了,妻子即使下班后也不能回家,到一個朋友家沒出租的空房子里與他“隔離”居住。正月十九那天上午,我在德軍的微信里看到這樣一句話:“醒來覺得甚是愛你,但你不在枕邊。”《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是大翻譯家朱生豪與愛妻10年里書信往來集成的一本書,朱生豪在信里對宋清如這樣掏心地傾訴,他愿意把相遇相逢前的清如,放到古代的編年史里去捕捉感受,去一點一點想像發(fā)掘。我當時讀到這樣的情節(jié)時,感動不已。我不知道平時好像不太愛打開書本的德軍,是怎么知道了這本書的名字,但那樣一句話,頓時把我擊中了,我真想溜到隔壁德軍的辦公室去告訴他,我也有你一樣的心情。這些日子柔軟的心房里,有時哪怕泛起一絲漣漪,也把心上小舟掀得隨風漂流。
夜風輕微,我伏靠窗前,看那千門萬戶蕩漾開的靜謐燈海中,還有一些不能回家團聚的身影,他們忙碌奔走在燈火闌珊處:騎摩托車的快遞小哥、社區(qū)巡邏護院的人、執(zhí)守的警察、超市里的收銀員、樓道里蹲守的居民、睜大眼睛盯住體溫器的醫(yī)生……在平時的生活場景里,他們從來沒有過所謂高光時刻,但在這場我們每個人都是戰(zhàn)士的日子里,在向襲擊生命與健康的病毒宣戰(zhàn)的共同時刻,他們是照亮與溫暖他人的一群燃燈者。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燭火。這些燭火中尋常者的身影,我不希冀他們載入史冊,但他們是生命與健康的護航者,我向他們致敬。
上期精彩回顧》》》
戰(zhàn)“疫”有我 重慶作家在行動(三十五)咸池河:風雨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