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作家周鵬程長篇報告文學(xué)《藏地心跡》第三次分享會在渝舉行

來  源:重慶作家網(wǎng)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0年7月20日      

2020年7月18日下午,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新詩學(xué)會副會長周鵬程長篇報告文學(xué)《藏地心跡》分享會在渝北區(qū)愛融薈城隨棠書苑舉行。這是該書繼2019年7月9日在西藏昌都、同年9月29日在重慶龍門書院之后舉行的第三次分享會。

分享會在重慶兩位新銳女詩人楊翠、潤葉朗誦周鵬程的詩作《寫給達因卡的兄弟姐妹們》中拉開序幕,聲情并茂的朗誦,讓人回到了祖國的邊陲西藏,回到了昌都,回到了奔流不息的金沙江、瀾滄江,回到了援藏干部辛勞工作的日日夜夜。

在和主持人的對話中,周鵬程介紹了《藏地心跡》的采訪經(jīng)歷、寫作經(jīng)過和心路歷程:2018年10月,作者受重慶市作協(xié)派遣,到西藏昌都深入采訪重慶援藏干部及當?shù)馗刹咳罕姡瑫r間長達一個月。在采訪中,他遇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寫作時,這些故事在他腦海不斷浮現(xiàn),常常感動得熱淚盈眶、有時甚至寫得淚流滿面。他感慨地說,在西藏,除了藍天白云,雪山草地,漫山遍野的牛羊,還有廣大援藏干部抱著舍小家顧大家,建設(shè)邊疆、報效祖國的高尚情操。他們克服了身體上、心理上、語言上的多種困難,為昌都的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奉獻。援藏干部的精神讓他感到作家的職責(zé)就是要用筆,把援藏干部的情懷、業(yè)績、作出的犧牲寫出來,詮釋國家援藏政策初衷和全國各省、區(qū)、市對口援藏的意義。

從昌都回渝后,周鵬程帶病閉門3個月開始創(chuàng)作,于2019年2月完成作品初稿,5月,這部400多頁,約35萬字,圖片70多幅的《藏地心跡》報告文學(xué)作品帶著濃濃的墨香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同年,《藏地心跡》獲得重慶市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shè)“五個一工程”獎。

對此,重慶市作協(xié)副主席、西南大學(xué)教授、評論家蔣登科認為,《藏地心跡》是一本有高度的、有溫度的、有厚度的、有情懷的書,完整、深入、真實地再現(xiàn)了重慶援藏干部在西藏的工作與生活,寫出了我們時代的正能量,寫出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寫出了對重慶援藏工作隊的敬意。

分享會上,重慶第八批援藏干部李飛、譚祺斌也分別介紹了自己的援藏工作和感受。李飛說,作家周鵬程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共采訪了200多名重慶援藏干部及當?shù)馗刹咳罕姡ń逃、醫(yī)療組團、專技、黨政和察雅、類烏齊、芒康三縣。每天基本上就是10點開始工作(昌都上班時間為早上10點),晚上11點結(jié)束,回到賓館后再整理采訪筆記,常常是深夜兩三點鐘才能休息!皼]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李飛用這句話表達了對作家周鵬程和他的報告文學(xué)作品《藏地心跡》的敬意。

會上,周鵬程透露,作為《大地三部曲》,第一部《藏地心跡》已于2019年出版;今年反映重慶脫貧攻堅偉業(yè)的第二部《大地回聲》已經(jīng)完稿,年內(nèi)即將出版;第三部《天地之間》的寫作,也正在籌劃實施中。他還坦言,目前將《藏地心跡》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工作正在進行,自己今后的寫作重點,將轉(zhuǎn)向影視劇創(chuàng)作方面。

本次分享會由重慶紀實文學(xué)研究會、渝北區(qū)龍山街道、渝北區(qū)圖書館隨棠書苑分館舉辦。分享會結(jié)束后,還進行了現(xiàn)場簽名售書活動!(仲樹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