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天地 > 評論 > 正文

鄭京鵬:散文精品中的“這個”

——讀糜建國散文集《春風,拽著人們奔跑》

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鄭京鵬    日  期:2020年12月16日     

 

恩格斯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是典型,但同時又是一定的個人。正如黑格爾老人說的,是一個‘這個’,而且應當如此。”這句話雖然講的是典型環(huán)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但同樣適用于散文創(chuàng)作中作品鮮明個性特征的追尋。

讀重慶名散文作家糜建國先生的散文集《春風,拽著人們奔跑》(北京日報出版社,20208月第二版),就感到集子中的散文作品,很有他自己的個性特征,很有建國先生自己獨到的發(fā)現(xiàn)和獨特的表達,可以說,它們是散文精品中的“一個這個”,是與其它散文作品不同的“這個”。

從內容上看,集子里的作品都是建國先生親身經歷過,而且被深深感動過的人和事。全書共三章,第一章標題為“山高水長”,第二章標題為“追夢城市”,第三章標題為“滄海一粟”。第一章又分為“那山那水”、“那鄉(xiāng)那味”、“那季那事”、“那土那情”四個部分?v觀全書,作品里所寫的內容,都能給人以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如履其事、如見其情的感覺。這就再次說明散文這種文本的藝術特征,它的內容應該是“真”的,寫的應是真人真事,抒的應是真情實感。如若不然,無論如何都達不到這樣的效果,起不到感人至深的審美作用。這也是散文創(chuàng)作中追尋“一個”或“這個”的極其重要的因素。

在第二章“追夢城市”里,有一篇題為《雅典娜洗車店》的散文,寫的原本是一對老家在奉節(jié)大山里夫婦的故事。在那個小地名叫做老鷹嘴的山旮旯里,條件極差,女兒小時,他們將孩子留在奶奶身邊,自己飄在重慶賣菜。辛辛苦苦供養(yǎng)的女兒考上了重慶師大。畢業(yè)后,本可以進入一家大型廣告公司,卻選擇了回山區(qū)小學教書。不幸的是,一天學校遭遇暴雨,山體滑坡,女兒為搶救孩子遇難。夫婦倆強忍失女之痛,盤下了這個洗車店。因為女兒是學生們心中的女神,學生們都叫女兒雅典娜,于是將洗車店取下了這個名字。更為可貴的是,女兒走了之后,夫婦倆沒有再要孩子,而是將女兒生前資助的兩名孤女接手過來,視同己出,供養(yǎng)著,培養(yǎng)著。夫婦倆也像女兒一樣,像女神雅典娜一樣,心地善良美麗!

這個故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感人至深。在集子里,像《雅典娜洗車店》這樣的精品不在少數(shù)。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大千世界中發(fā)現(xiàn)美的一雙慧眼,也不得不佩服作者表現(xiàn)美的精妙的寫作水準。

從形式上看,集子里的作品具備了較為成熟的表達方式,換句話說,已經形成了建國先生自己獨特的風格。深諳寫作之道的有識之士認為,文章既有形,也無形。那意思是說,寫文章,既要遵循文本的各自形式,但也不應完全拘泥于其形式,要根據(jù)內容和表達的需要與發(fā)展,有所變化,方能收到神形兼?zhèn)、內容與形式完美統(tǒng)一之效。在集子里,我們欣喜地看到了這種發(fā)展變化。第一章里的《老家的水井》,采用的是一個標題一篇文章的單題方式,通過對老家水井的抒寫,表達了對老家舊物的一往情深;第三章里的《巴山明珠新北碚》,則在大標題之下,用了兩行文字作為手記,之后又用三個小標題“初識北碚”、“再識北碚”、“今看北碚”三個小標題,大容量地較為完整準確地寫出了北碚的變遷歷程。

不僅如此,建國先生的散文作品,在表達方式成熟度的其它方面,也甚為突出。大凡寫作者都有一個愿望,希望自己的作品生動形象,其中最常見的辦法就是修辭手法的運用,然而不少作品中的修辭都缺乏新意。讀這本散文集里的作品,修辭則新穎別致,給人的感覺是信手拈來,讓作品增色不少。首先映入眼簾的書名《春風,拽著人們奔跑》一個“拽”字,具有摧古拉朽的力量,一下讓書名活了起來,這是使用擬人化手法達到的效果。翻開集子的第一篇,在這篇作為集子書名的散文里,我們看到,除了多處使用擬人化的修辭手法外,還運用了其它修辭:“二哥進城掙了錢,像一顆石子投進湖中,在村里掀起漣漪陣陣……”這里運用的是比喻的手法,它能讓作品靈動多姿。再讀其它作品,這樣生動形象的修辭比比皆是。

這本集子中的散文,大多在媒體上公開發(fā)表和轉載過。其中影響頗大的有《人民日報》《重慶晚報》《重慶日報》《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四川文學》《散文選刊》雜志等。可喜的是,曾發(fā)表在《重慶晚報》上的《花緣》還被作為中學語文考卷。

當今的文學創(chuàng)作,避免作品雷同化、同質化的呼聲不斷。怎樣避免,糜建國的散文給予了很好的借鑒。文學創(chuàng)作及其作品,應該有自己的個性特征,成為特征鮮明的“一個”或“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