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重慶市作協(xié)散文創(chuàng)委會、重慶市散文學會、重慶悅瑞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聯(lián)合主辦的“百年宏圖大展·走進創(chuàng)新熱土——重慶散文作家看悅來”活動在渝北舉行。重慶部分散文創(chuàng)作骨干走進“如詩頌歌”紅色展、“悅來美術館”“悅來江灣”和“悅來莊稼”(原江北化肥廠)等地,實地觀摩和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親身感受創(chuàng)新帶來的文化魅力。

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重慶的散文作家們興致勃勃地走進悅來,參觀了這里的“如詩頌歌”紅色展,探尋、學習王樸等紅巖英烈故里所蘊含的紅色基因,為改變舊中國貧困、落后、被欺辱的狀態(tài)而抗爭、奮斗、無私奉獻、流血犧牲的精神。這個主題為“如詩頌歌”的展覽,小巧而別致、創(chuàng)新,用現(xiàn)代的審美語言和色彩凸顯出悅來的紅色力量,受到了作家們的贊揚。不少作家參觀后表示,我們和先烈們雖然不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但依然要擁有他們那樣對這片土地執(zhí)著與熱烈的愛,葆有對社會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我們依舊需要像他們那樣奮斗,用自己的激情澆筑筆端來構建新時代的文化高地。
而參觀“悅來美術館”,讓作家們腦洞大開,思維活躍。這是一個名叫“向下生活里的X種空間方案”的展覽,完全不同于一般認知的美展,它在提出或試圖解決人與城市、人與建筑如何和諧、科學、舒適相處的問題!這些問題是背負城市病的我們必須解決的命題!

該展由俞可擔任藝術總監(jiān),馮博一、王曉松為策展人,邀請到程大鵬、何志森、李涵、劉珩、馬巖松等八組活躍在建筑第一線的建筑師群體參展,以“空間智慧與現(xiàn)代生活”為主題的,利用悅來美術館不同的獨立空間,呈現(xiàn)建筑師對城市體驗空間的轉化以及對城市收縮、變異生活中不同空間變化的觀察,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每個建筑師所呈現(xiàn)的空間都充滿著智慧與魅力,讓作家們也大受啟發(fā),看到了未來城市發(fā)展的方向—— 作家們看到了建筑師運用其建筑的思維、經(jīng)驗和方法,并利用美術館白盒子空間,營造出一種新的空間形態(tài)。它為作家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看城市的視覺和新的思維模式:向下——以基本生活訴求為導向,反對“高尚”生活的貼牌與理論植入;拒絕宏大敘事的儀式感和紀念性;破除人類中心意識及幻覺。

作家們也在思考:中國在城市化激進過程中,光鮮、高冷的“形而上”摩天大樓等建筑已經(jīng)太多了,而有溫度的“形而下”的建筑,更貼近人們生活的建筑,是否應該增加?如果我們作家只去記錄城市的光輝和恢宏的一面,忽略到犄角旮旯的弱小和需求;如果眼光一貫地向上,而無法視覺朝下,就不能去感受一個平常人的疼痛,去看到一個熱氣騰騰城市里的煙火人生。城市與人太過疏離就不能給人以真正的幸福感。一個城市不但要建得漂亮,更要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舒適與尊嚴。
作家們在重慶悅瑞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相關領導的帶領下,冒著酷暑走進了“悅來莊稼”——當年的江北化肥廠遺址。這里依舊保留著工業(yè)時代高大的煙囪和管道、房舍……,它們也是一種重慶記憶。作家們在其中尋找遠逝的生活,并憧憬著它即將的變臉:它將會成為悅來嘉陵江畔的文化創(chuàng)意之地;重慶的又一令人驚艷的“魔幻”之地。
重慶悅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菊夢給作家們介紹了悅來歷史的沿革,以及現(xiàn)在他們正在打造的“生態(tài)悅來、智慧悅來、文藝悅來”的總構思、布局與規(guī)劃。 她的介紹讓作家們眼界大開又興奮不已:悅來已逐漸向一座海棉之城、會呼吸之城行進,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幾步見花園,處處是公園,春有江岸十里桃花,江灣落日也堪稱重慶新美景……悅來將實現(xiàn)大數(shù)據(jù)智能化管理,全力推動“辦公+智慧”、“會展+智慧”、“生態(tài)+智慧”、“城管+智慧”、“產(chǎn)業(yè)+智慧”,建設云上會展、智能導視、海綿監(jiān)測等智慧平臺,讓智慧生活無處不在,引領未來城市新方向 。
重慶悅瑞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的相關領導也給作家們介紹了悅來作為旅游、休閑、養(yǎng)生、學習的美麗區(qū)域的各種亮點,還帶領作家們參觀了陳列于悅來濱江道路兩旁的十件大型公共藝術作品,它們都是來自國內頂級大家的杰作,卻在悅來的公共空間里有了完美的呈現(xiàn)和表達。我們普通人不再仰視藝術,每個人都可以走進作品內部,可以觸摸,可以坐、可以躺,以沉浸式的方式去體驗藝術,這就漸漸做到藝術的無界。悅來的前衛(wèi),也讓作家們對重慶的文化發(fā)展有了新的認識。
重慶作協(xié)散文創(chuàng)委會主任吳景婭說:“之所以舉辦這次活動,旨在讓散文作家們更深入地感受到重慶改革前沿、時尚地帶的脈動以及悅來之新、悅來之美……豐富內心,激發(fā)靈感,抒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重慶散文學會會長劉建春說:“悅來,是著名詩人余光中沒齒難忘的鄉(xiāng)愁之地,它以自己秀美的山水、淳樸的人情哺育了一代代的詩人和豐厚的巴渝文化,而近些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悅來成為了重慶改革開放的高地,經(jīng)濟發(fā)展的窗口,文化的地標,時尚的聚集地。近者悅,遠者來,已漸入佳境”。
大家一致認為,悅來,恰好符合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依托現(xiàn)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的建設思路。悅來,正走在詩意棲居的路上。ㄍㄓ崋T 鄧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