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天地 > 評論 > 正文

胡雁冰:付出不定收獲 只要過程美好

——讀《虛構(gòu)的花朵》

來  源:重慶作家網(wǎng)    作  者:胡雁冰    日  期:2022年12月30日     


原載《當代》2021年第二期張者先生的《虛構(gòu)的花朵》,有人評價它和作家獲得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的短篇小說《山前該有一顆樹》是姊妹篇。

筆者讀罷,覺得兩篇確有共同的地方:支邊人當老師,教育培養(yǎng)“兵二代”——新疆建設兵團職工的第一代子女,小說中的老師辛苦付出,結(jié)局卻不好。小說中的“我”離開荒漠邊疆,來到城市求學,有了好的結(jié)局。老師春蠶到死,學生蝶變新生。里面有讓人忍俊不禁的細節(jié),但笑后卻是悲涼、感嘆、凝重和思索。

兩篇小說都記錄了那一段特定的時代。新生且并不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要迅速改變貧窮落后的現(xiàn)狀,全國各民族各地區(qū)要共同發(fā)展,必得有人付出和犧牲。對社會,知識能促進發(fā)展;對個人,知識能改變命運。知識的獲得,需經(jīng)教育來實現(xiàn)。因此,教育始終是最重要的一項工程。

回到《虛構(gòu)的花朵》,標題中花朵代表的是美好的事情,充滿浪漫;而虛構(gòu),則包含了曲折。

這篇小說的主線是在沙漠邊上,自稱“上海青年”、愛讀《新民晚報》(這是上海青年故鄉(xiāng)情結(jié)的體現(xiàn))的支邊語文老師張小紙的教與主人公“我”在內(nèi)的學生的學,主要表現(xiàn)的是上作文課的過程。張老師的情書成為吸引學生最好的文學教材。而交叉穿插其中的老師和“我”的愛情故事是一條讓小說充滿曲折、趣味的副線,這又以張小紙和王筱潔為主,“我”和陳紅梅為輔。

故事的場景是在新疆的北疆、南疆和上海間反復。故事是通過學生寫作文,老師和女朋友的情書往返,以及上北疆采雪蓮等生動地推進。由“我”作文虛構(gòu)的雪蓮花成了老師傳遞愛情重要的道具,也是他愛情終結(jié)的導火索。

作文紙也是一個重要的道具。張老師第一次讓大家寫《雪蓮花生長的地方》,他一下給“我”發(fā)了十張作文格子紙(因為是老師最肯定的學生,比其他學生發(fā)得多)。第二次讓寫《雪蓮是怎樣生長的》,這次發(fā)了二十張作文格子紙(因為十張寫了四千字,更因為上了《新民晚報》),這意味著“我”要寫八千字。最后,“我”考上大學后,沒想到張老師居然找到了“我”,背來了一捆作文格子紙。

作家筆下的場景大氣、細節(jié)真實、語言簡潔、詼諧生動而有趣。

如,面對死亡之海沙漠,站在沙丘上晨讀,讀高爾基的《海燕》,能讀出大海的感覺。而且那是需要勇氣的。大漠可以收納一切,隱藏一切。我曾經(jīng)站在沙丘上大罵過數(shù)學老師,也曾經(jīng)喊過,陳紅梅我愛你。這一切誰都沒聽見,只有大漠知道,這是我和大漠的秘密。

如張老師年輕,洋氣,也陽剛,臉白,分頭,說話自信,好像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仿佛什么都知道。張老師的女朋友王筱潔,出了工廠,口罩摘了也不取下,就掛在耳朵上,高傲得不得了哇。張老師抽的是雪蓮牌香煙。他把女朋友比作雪蓮,相當于天天和雪蓮接吻,這是真正的愛情呀。欺騙是戀愛的大忌,虛假是愛情的毒藥等等。

張老師對待愛情是認真的、大膽的、真誠的、也是一往無前的。張老師的戀情成了上海青年情緒波動的晴雨表,隨著兩人感情高潮而激動,隨著感情的低潮而憂傷。那何嘗又不是上海青年故鄉(xiāng)情懷的另一種寄托和釋放?

張老師一個月音訊渺茫,去北疆現(xiàn)采冰山上的雪蓮花,但回到上海時,已成一朵剛要開放卻又死去的向日葵,干癟,枯燥,沒有任何美感,因而拿不出手。他三十封信挽不回女友,遭遇了愛情失敗。但這并不是主因,因為愛情雖浪漫,婚姻卻現(xiàn)實。

“我”的表現(xiàn)也很有意思。為了寫好作文,多讀書。偷家里的雞蛋,兩個雞蛋換一本書看。小說開始為什么要罵數(shù)學老師,因為被他沒收了借來的書,賠一本書要一只老母雞。

“我”的作文在班上張貼上墻,作為范文朗誦,發(fā)《新民晚報》,因此收獲陳紅梅的情書?绰短祀娪啊稄]山戀》,和她約會。雖然最后因去不同的城市上大學而分手,但過程是美好的。

張老師盡管自己愛情失敗很失落,甚至精神失常,但作為老師,始終沒有忘記對學生的培養(yǎng),這是多么難能可貴!因此,“我”下定決心要把他最后送的那些作文格子紙?zhí)顫M,希望能拯救張老師的靈魂。作為老師,這應該是最值得欣慰的回報。


至此筆者也簡單說說《山前該有一棵樹》。主人公胡老師也是教語文的,他是被劃為右派而發(fā)配到邊疆的大學教授當了小學老師。他的結(jié)局是“一塊碗口大的飛石擊穿教室的屋頂,直擊他頭部而永遠倒在了講臺”。因為布置學生寫《樹》的作文而引出去移栽胡楊,讓學生獲得了“胡楊精神”的洗禮。胡老師的收獲是學生們感覺他沒有死,“他變成了一枚巨大的胡楊樹種子。那種子會發(fā)芽、長葉,成為一棵參天大樹!边@是一個很好的寓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兩部小說最好的主題,都是對奉獻了青春又奉獻子孫的支邊者的贊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