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山人》票房突破10000000
看了《開山人》,感觸良多。
以往印象中最深的是太行山上的掛壁公路,那里的村民在懸崖上修了幾條“天路”,筆者對他們不愿苦熬、奮力苦干、不屈服于天命的精神敬仰有加。還有貴州遵義草王壩村村支書黃大發(fā),為找水修渠花費半個世紀,修成了一條10公里的“救命渠”,被譽為“當代愚公”。再遠還有河南林縣紅旗渠。他們的努力是在生產力低下的農耕時代,全憑一雙雙手和一腔熱血書寫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這樣的事在中國屢見不鮮。
然而,歷史進程到了上世紀末的1997年,也就是重慶直轄的那個年頭,居然還有這樣的事發(fā)生,有這樣的人出現,而且就在幾百公里外的巫山,我驚訝了!
我驚訝的不只是大自然的殘酷,而是每每有這樣的故事發(fā)生,都有一個人帶領一群人站出來,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正因為如此,這部影片的隆重推出,也就具有了特殊的意義。
▲電影《開山人》劇照
《開山人》的編導采取的是觀眾習慣的懸念鋪墊推進法。片頭訴說苦難,講述夏莊村人因為高山困堵,世世代代囿陷于貧窮和疾病,千百年來聽天由命順其自然。陳茂才老婆難產,在瓢潑大雨中翻山越嶺,去山外醫(yī)院急救,好歹從死神手里奪回兩條人命;女孩莉莉的父母為討生活摔下懸崖,她成了孤兒,從此夢想有一條坦途通向大山之外……
編導用三個板塊三個時間段三位人物,勾連故事與情節(jié),用懸念和細節(jié)層層遞進烘托剖析,推動故事進程,豐滿人物形象;用兩位主要人物犧牲的重頭戲,完成了主題設計和精神升華。
我所說的故事第一板塊,是從決策修路始到陳茂才墜崖。第二板塊是在外打工多年的黃老二(黃祥基),聽聞發(fā)小陳茂才犧牲,帶著施工隊和現代筑路設備回歸夏莊,直至黃老二因隧道塌方,舍命救毛永福而掉入萬丈深淵。第三板塊則是夏莊人從悲痛中重新振作起來,直至8公里道路貫通山里山外。
三個板塊之間的經絡勾連和精神支柱,自然是主心骨——被村民戲稱為“毛大膽”的毛永福。
從相貌上看,下莊村村支書毛相林和《開山人》里夏莊村張桐飾演的毛永福,相去甚遠。然,可謂神似也!張桐畢竟是飾演過革命先賢李大釗的名角,一出場就氣度不凡,讓人心里一個激靈。書卷氣十足的革命領袖李大釗,和老山㮟㮟歷經風吹雨打面孔黢黑的毛永福之間的角色距離太大了,他們是生活在不同時代不同場景里氣質迥異的人。然而,張桐居然就這樣蛻變了,成了地地道道的山民!他的出演對于這部影片的內涵有大幅提升。
在村民會議上,毛永福再次提議修建公路,卻遇到了阻力和質疑。錢呢,沒有!人呢,就那么幾個青壯年,還準備跟黃老二外出打工掙錢。舉手表決,人們猶豫不決,不是沒有愿望,而是不抱希望。那個柔弱女孩莉莉打破了僵局:我投票贊成,我父母摔死了,我代表他們,我家三票!我渴望山外的生活,我要去城里學畫畫,我要走出大山……一石激起千重浪,村民們目光投向她,同情里伴著善良。于是群情激昂,拼了,拼了,我們不能窮下去了,不能再被人看不起了!于是,一張20年前小崗村那樣摁滿紅手印的“共同承擔責任志愿書”,宣告了夏莊村舉足輕重的一步。
很多細節(jié)體現了編導的匠心。毛永福最堅定的鐵桿擁躉陳茂才死于工地山崩,全村披麻戴孝舉哀送葬,莉莉奶奶將自己百年之后的備用棺材贈給了茂才。毛永福當場給老人家下跪致謝。彼時彼刻,眾人號啕,群山含悲。毛當即表示全村供養(yǎng)茂才的孩子長大成人。送葬之時,陳在外闖蕩多年的發(fā)小黃老二,這個被毛永福連打帶罵趕出夏莊村的黃祥基,突然帶著自己的施工隊趕回了夏莊……著墨寥寥,卻是編導的用心處置。
于是故事繼續(xù)演繹。夏莊人真正接觸了現代筑路技術,也就真正意義上走上了夢想之路。修路很順利,人卻不順利,某日在懸崖上施工的毛永福和黃老二突遇山崩,被巖石封堵在隧洞里,他倆不為生死而憂,險中找樂,暢想著路通之后的美好生活?删驮谄讨,黃為救毛亦為自救,突遇繩索裂斷,跌入深谷……毛永福眼睜睜看著一同苦戰(zhàn)的摯友向百米深壑墜去,無能為力,無法施救……他崩潰了。這是影片里最催淚的鏡頭:毛永福在黃祥基靈前淚流滿面,萬念俱灰,突然對鄉(xiāng)親們大聲說道,我實在撐不下去了,再也不修路了……此刻黃老二的父親出場了。他扶起毛永福,深情相擁,老淚縱橫。
這些過目不忘的細節(jié)編織,不僅僅是編導的智慧,也是毛相林一幫人的親歷和體悟。編導的高明之處在于把這些細節(jié)巧妙地植入影片之中,適時調動情緒,推進劇情發(fā)展,貼切生動,無斧鑿之痕。
之后的第三板塊已經是順風順水,夏莊村人的事跡,通過各種渠道被市縣各級部門熟知,被新聞媒體廣為傳播,全社會都給予了關心和幫助。七年苦干,公路修通,直轄市也進入高速發(fā)展階段,真實的下莊村的嬗變和直轄市的翻天覆地幾乎同步!
總體來看,此片的藝術價值在于,取材于世人周知的人物素材,卻沒有被束縛被囿固;編導的高明之處在于,擅用生活中的真實去烘托、豐富人物的外在與內心,從而實現他們的精神涅槃。不回避那個時代夏莊村的愚昧和落后,強烈的反差恰恰能反襯這個時代的美好。
盡管筆者未去過下莊,也未涉足拍攝現場,但看著影片,即知這部片子拍攝時不是一般的辛苦。不僅僅是人在峭壁上的晃悠,亂石中無處不在的險情,山村實景的破敗,襤褸的衣衫,滿臉的疲憊……其實最累的是心。不要說再現20多年前巫山深溝大壑里的實情實景民風民情,就是學一口地道的巫山話也是難上加難啊!
可是他們做到了,他們用心塑造了一群大寫的人。祝賀劇組,祝賀下莊人,你們開出的不僅僅是一座山,開出的也不是一條路,你們開出的是一個嶄新的時代。
作者簡介
許大立,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重慶市新聞媒體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研究生學歷,工商管理碩士,高級記者。已出版《琴癡》《原罪》《瑞麗的故事》《在春天里回望冬天》《美麗的飛翔》《此愛綿綿》《在我的城市上空飛翔》《烈日下愛在生長》等多部文學作品。曾榮獲重慶文學獎、人民日報副刊獎等獎項。
渝公網安備:500103020027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