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動態(tài) > 文學信息 > 正文

“重慶名家進校園”活動精彩收官

來  源:重慶作家網      作  者:重慶日報客戶端    日  期:2023年12月10日      

      12月6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迎來了2023年的最后一場“重慶名家進校園·重慶人文大講堂”活動。著名詩人、文化學者李鋼和今日教育雜志社副總編輯江省吾作為本次活動的嘉賓來到該學院,一場關于文學的思想碰撞就此展開。

  

    ▲活動現場


“詩人境界的高度決定了詩的高度”


      在活動中,李鋼回溯了詩歌歷史上的兩次突破。他說,詩歌的高度是被不斷超越的,“歷史上,楚辭體詩歌的出現,對于詩經的四言體是一個重大突破;新文化運動時期,以胡適、郭沫若等人為代表的新詩運動將文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是新詩對舊體詩的突破。”


      說到這里,李鋼引用了徐志摩在《再別康橋》里那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 別西天的云彩”,他說:“這句詩大家現在看來可能覺得沒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在20世紀20年代,新詩還處于發(fā)展階段,這首詩的出現具有時代性的意義,這也是它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崩钿撨深度解析了一首千古絕唱——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他聲情并茂地朗誦著詩句,臺下同學也跟著詩歌朗朗上口的音律一同背誦,現場氛圍一時達到高峰。他說:“詩歌是人類情緒和宇宙意識的容器。陳子昂寥寥數語,道出了人類的孤獨感,墨西哥詩人帕斯的《大街》與這首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講堂上,李鋼還分享了一首他最愛的短詩,法國詩人普列維爾的《公園里》。他說,普列維爾用電影拍攝般的手法,將詩歌的高度提升到了宇宙層面,“詩人境界的高度決定了詩的高度!


“人是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的”


      江省吾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大學(今西南大學)中文系,深耕媒體和出版業(yè)多年,編輯出品過多部有影響力的文學、社科類圖書。在活動中,他通過講述陶淵明的困惑與選擇,給同學們帶來思考。


      陶淵明的困惑,是“求取功名”或“歸隱田園”的困惑,他將矛盾與困境、焦慮與糾結寫進了詩里,讓詩歌呈現出一種巨大的內在張力。江省吾說:“陶詩真淳自然,不計工拙的語言風格,更像是自言自語,或者一種自我對話和內心獨白!痹谔諟Y明舍仕途而取田園、舍功業(yè)而取自由、舍喧囂而取寧靜、舍名士而為“隱士”的時候,他也成就了他自己——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學生們認真聽講


      講座臨近結束,江省吾引用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名言:“人的本質是一首詩。人是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的!辈⒄f道,“如果說‘結廬在人境’是生命的一種自然狀態(tài),那么托身‘桃花源’,則是生命的一種理想狀態(tài)。在陶淵明心中,始終縈繞著托身何處的念頭,他的人生,也為后人提供了一種‘詩意棲居’的范式!


      講座結束后,李鋼和江省吾現場揮墨,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師生們送上寄語。李鋼寫下“愛滿天下,樂育英才”,江省吾寫下“碩果”,表達了對學院師生的美好祝愿。


名家精彩分享啟迪學生成長


      “重慶名家進校園·重慶人文大講堂”系列活動由重慶市作協(xié)擔任指導單位,重慶作協(xié)文學成果轉化委員會、重慶作協(xié)詩歌創(chuàng)作委員會、重慶散文創(chuàng)委會、重慶兒童文學創(chuàng)委會、重慶新詩學會、重慶新聞媒體作協(xié)擔任支持單位,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與環(huán)球人文地理刊系聯(lián)合主辦。


      活動共有八場八大主題,相對獨立,又互相映襯,邀請了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知名導演、表演藝術家、媒體總編輯等走進校園,和大學生們深度交流,讓學生們享受到一席席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希望看到青年作家們煥發(fā)年輕的力量,在人生征途上來一次頑強的搏殺!薄懊襟w人與文學寫作者應培植出自己體內的基因——敏感、敏銳、激情、獨立思考、悲憫情懷!薄八械撵`感爆發(fā),都是建立在經驗豐富的基礎之上。將生活中出現的瑣事記錄下來,說不定在某個轉彎的時刻,就會發(fā)現那些碎片,早已拼成了一幅美好的畫卷!薄顒与m已結束,但該學院師生仍不時討論著一位位嘉賓的觀點和金句,對新聞與文學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