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橋賦》 張者 宋瀟凌 著 近日,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萬橋賦》研討會在北京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舉行。作品由重慶市作協(xié)副主席、魯迅文學獎得主張者與作家宋瀟凌伉儷創(chuàng)作完成,由重慶出版社與四川文藝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書中以貴州橋梁建設為背景,講述了幾代中國橋梁建設者的故事。該書集合川渝黔三地文學出版力量,譜寫下了西部大開發(fā)新篇章。 ▲研討會現(xiàn)場 作為一部展現(xiàn)新時代交通建設恢宏成果的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作者張者、宋瀟凌通過講述主人公在貴州的橋梁尋訪之旅,將中國西部地區(qū)獨特的山川河流、歷史文化以及新時代中國建設之恢宏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并深入挖掘建設者背后的家國情懷、民族精神與文化傳承,為以新時代交通建設為主題的文學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由此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的發(fā)展與進步,展示了中國式現(xiàn)代化、中國建造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及中國人民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 在與會專家看來,《萬橋賦》的創(chuàng)作出版,是川渝黔三地開展文化合作的一個創(chuàng)舉。小說由貴州出題、重慶出人、四川出書,其間兩位作者多次到貴州采訪,了解貴州橋梁文化、貴州橋梁建設者的故事,與橋梁工程師建設者、文史專家、當?shù)乩习傩者M行了深入交流,歷時兩年的深入生活、深入實踐,高質量完成了作品的創(chuàng)作!度f橋賦》既是跨越發(fā)展的貴州故事,更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壯美詩篇,搭建起川渝黔三地文學和出版的橋梁。 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吳義勤認為,該作品的文學重量、高度和寬廣度都滿足了讀者的期待,將自我成長的故事與橋梁的故事結合得非常好,為現(xiàn)實主義主題小說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極好的經驗與啟示。小說內涵豐富,對我們這個時代人的生活和精神脈搏的把握非常準,讀者感同身受,從里面看到自己的各種精神的面向。《萬橋賦》是寫建橋,但實際上也是寫歷史跟現(xiàn)實之間的溝通之橋、人的精神之橋、人與人之間的心橋,橋的意義從現(xiàn)實意義上升到象征的層面、精神的層面,為書寫新時代山鄉(xiāng)巨變提供了非常好的藝術啟示和經驗。 中宣部出版局原局長高明光認為,尋找心靈的密碼是本書暗含的一個主題,表面上轟轟烈烈在談橋,實際暗含著人要想提升,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高尚的人,首先要塑造心靈,要架通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橋梁。 中國出版協(xié)會理事長鄔書林表示,閱讀《萬橋賦》讓他深受感動,這是一部思想深刻同時又難得的好看的作品,寫得深刻、自然,構思精巧,橋既是交通的工具也是心靈溝通的工具,對當下年輕人與父輩的代溝如何打通有啟示作用,該作品有利于年輕讀者更好地認識國家與社會,希望三省市可以聯(lián)合將該書的宣發(fā)工作做好。 北師大教授、評論家張清華感嘆,這是張者宋瀟凌文學伉儷的“琴瑟和鳴之作”。“我感覺帶著天然的剛性、灑脫、詼諧、俏皮的部分更多是張者的風格,細膩和幽深的這一面可能更多是宋瀟凌的特點,所以兩個人的協(xié)作使得這部小說在藝術上具有了某種意義上的復調!睆埱迦A還表示,小說主人公“葛念鏡”這個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大量的地方民俗、傳說、掌故嵌入,“很有考古學的味道!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賀紹俊直言,張者和宋瀟凌實現(xiàn)了主題寫作的大突破,最大膽之處,是將一個報告文學的選題轉化小說選題,“反映貴州造橋的奇跡應該說最適合報告文學呈現(xiàn),但他們用小說來寫,小說是虛構的,但他又兼顧真實,里面寫到了很多大橋的建設和設計是真實的,本身是一種非虛構寫法,因此整個小說實現(xiàn)了虛構和非虛構的有機結合!彼仓赋觯摌嬇c非虛構關系怎么處理,還有一些細節(jié)值得進一步探討。 北京市作協(xié)主席、北京大學教授李洱說:“我覺得這是張者和宋瀟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一部作品,這個橋是生活和藝術之橋,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橋,是長輩與后輩之橋,是非虛構與虛構之橋,這也是自我與家國之橋,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我覺得他們的風格出現(xiàn)了很大的變化,跟他們兩個人以前創(chuàng)作風格迥異。宋瀟凌以前的作品是哀嘆、幽怨,張者作品是幽默、反諷,但是現(xiàn)在這部作品是頌導、抒情,這是他們很大的變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大先認為,《萬橋賦》是一部充滿著青春氣息的小說,這是主題寫作很難得的一點,讓讀者讀起來滿心歡喜,敘述節(jié)奏快,讀起來愉快,這是情感基調上形成一個反差感。小說有一個充滿著內在張力的故事,它的情感基調一方面是地域的充滿了膠著情緒,另一方面它的敘述語調極富喜悅色彩。 “貴州是中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伴隨著走出去與外部世界聯(lián)通的渴望,我們天工開物,在17.6萬平方公里,在126萬座山頭上架起了三萬多座橋梁,成就了貴州世界橋梁博物館的美譽!辟F州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許湘華的父親曾建設貴州第一座大橋,他感慨,貴州的交通建設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貴州的路與橋,每一條每一座都蘊含著豐富的故事、深厚的內涵和無盡的價值,他們見證著貴州的發(fā)展變遷和人民的奮斗與拼搏,《萬橋賦》是一扇通往從更多層次探索貴州交通的大門,也期待以這部小說為起點,激發(fā)出更多作家、藝術家們創(chuàng)作熱情,將筆觸伸向貴州交通,書寫更多的精彩故事,塑造更多的鮮活形象,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講述《萬橋賦》創(chuàng)作過程時,張者表示,川渝黔三地聯(lián)動推出這本書很有意義,“寫的是貴州的橋,事實上就是西南的橋,整個大西南交通都是靠橋,我們過去說蜀道難,難就難在交通上,現(xiàn)在整個西南的交通大大改觀,我們重慶其實也稱為橋都,總而言之,寫西南的橋,聚焦貴州的橋,事實上反映了整個中國的橋梁事業(yè)! 本次研討會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中國作家》雜志社指導,四川新華出版發(fā)行集團、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貴州省作家協(xié)會、貴州省交通運輸廳主辦,新華文軒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四川文藝出版社、重慶出版社、貴州省公路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