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天地 > 散文 > 正文

王東:歸來人已非少年 惟愿好人皆平安

來  源:重慶作家網(wǎng)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5年2月13日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窗前唱歌,又飛去了。

——泰戈爾

 

春節(jié)假期,我回到了老家彭水縣。閑坐無事,我決定到附近的地方走走,看看家鄉(xiāng)的變化。

我首先想到了到黃家鎮(zhèn)去看看,我就讀彭水師范的時候,于一九九一年三月在黃家鎮(zhèn)小學實習了一個月,印象較為深刻,三十多年過去了,一直沒再去過,心里不由有些想念。

 

于是我驅(qū)車從縣城出發(fā),上了摩圍山,看了當年春游過的野鵝池,這里已改建為茨竹灣水庫。然后一路盤旋下山,進了黃家鎮(zhèn)。黃家鎮(zhèn)當年是黃家區(qū)區(qū)公所所在地,下轄幾個鄉(xiāng)鎮(zhèn)。我們實習的學校叫上巖西鄉(xiāng)中心校,后來撤區(qū)建鎮(zhèn),上巖西鄉(xiāng)撤了,建黃家鎮(zhèn),上巖西鄉(xiāng)中心校改為黃家鎮(zhèn)小學。黃家壩這地方,四面環(huán)山,人大多居住在山谷平壩上。集鎮(zhèn)上擺滿了糧油、水果、大紅燈籠等年貨,熙熙攘攘,人潮涌動,頗有過節(jié)的景象。

不過整個集鎮(zhèn),已完全不復我當年的記憶,一路問詢,才在一條新建的名叫紅軍街的盡頭,找到了黃家鎮(zhèn)小學。因為放假的緣故,學校大門緊鎖,少有行人,透過柵欄,看了下校園,整個校園安靜整潔,倒也是一個讀書求學的好地方。校園外那條小河,已近干涸,岸邊也無楊柳婆娑之景象。

 

沿著校園外小路走了一圈,安靜得可怕,故人不在,意興闌珊,于是打道回府。

回家后,我從壓箱底的書櫥里翻出了當年的日記本,關(guān)于黃家實習的日記倒是寫了好幾則,仔細閱讀,那些塵封的記憶奔涌而來,擠滿了我的思緒,那些喜悅、那些苦澀,雖多“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學生腔,卻無比真實,仿佛就在昨天。那一個月于我而言,無疑是值得記憶和感懷的。

我決定把日記整理出來,原汁原味分享給大家,或許可以幫助同齡人從中撿拾當初少年的模樣。

 

一條小河從校園流過

“寂寞的浪,寂寞的來,又寂寞地消失在靜靜的沙灘、你就象那寂寞浪花……”

每個下午,我總愛獨自一人到校園外那條小河,靜靜坐在岸邊,或看一會書,或者什么也不做,靜靜地凝望著緩緩奔流的河水、躍動的浪花。

這時世界是如此的寧靜。河岸兩邊長著婆娑的垂柳,正綻放新綠,婀娜多姿輕拂水面。遠處是一大片油菜地開滿了淡黃的花,幾只水鳥在水面上飛來飛去。這時,《寂寞的浪》這首歌涌上心頭。

離校前幾天,我的心情特別抑郁,偏偏天公不作美,離校那一天,下起了小雨,更增添了離別的凄涼!同學們在車里唱著《人在旅途》這首歌,我望著窗外的雨,默然無聲。及至坐了兩個多小時的客車到了黃家中心校,已頭皮發(fā)麻,映入眼簾的是簡陋的校園,不受歡迎的冷落……

第二天,天放晴了,為什么不出去走走呢?于是我發(fā)現(xiàn),這里原也十分美麗,它坐落在巍峨的大千山下,校園周圍梨花飄香,古樸的極舍更增添了校園的寧靜。特別令我驚喜的是,校園外有一條小河靜靜流過。

實習生自是緊張的,但我有很多可愛的學生,真誠的話語,親切的稱呼,融身其間,溫馨滿足的感覺油然而生。

為什么寂寞?為什么悲傷?當一條小河吧,即使默默無聞,但它奔流不息,滋養(yǎng)著這里的土地和人民。

走上講臺第一課

混凝土修建的教學樓,斑駁的墻壁映襯出教室的黯淡。一塊泛著“白眼”的黑板掛在墻壁上,黑板下橫臥著一塊長方形條石,條石前放著一張已經(jīng)散架的木桌,好簡陋的講臺。

教育實習的第一節(jié)課,我走到了教室門口,幾十雙同學的眼睛齊刷刷掃向了我。同學們穿得雖不太鮮艷,但都很端正地坐著,眼里充滿了期待。

鐘聲再次敲響,我屏住緊張的心跳,快步走上講臺,在相互問好后,我翻開教案開始了講課。開始很慌亂,顯得語無倫次。不過我很快冷靜下來,我的話逐漸清晰,講課也有了條理。同學們凝神聽我的講課,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

講完課,同學們開始做作業(yè),整個教室很安靜,能夠聽見寫作業(yè)筆尖滑動的聲響?粗@一切,我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美麗的畫面,很多年以后,就是這一群山里娃,他們用學到的知識,改變著這片貧瘠的大山。

講臺——傳授知識的神圣殿堂!

講臺——塑造靈魂的崇高場所!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走上講臺,你就是老師,這是一個普通的稱謂,卻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我在黃家小學實習的是六年級的語文課。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叫蘇登華,一個永遠笑瞇瞇的慈祥的老頭。數(shù)學老師兼學校教導主任叫晏明成,是一個教學經(jīng)驗豐富并很有管理水平的老師。在實習期間,給了我們很多指點和教誨,至今難忘。對班上的學生,還能記住姓名的有三個。一個叫晏群的女生,是一個孤兒,好像是父親殺人進了監(jiān)獄,母親丟下孩子跑了。這是蘇登華老師給我們交代過的,要我們多予關(guān)照。她是一個性格內(nèi)向?qū)W習刻苦的學生,我記得我們還去家訪過,不知后來是否苦盡甘來過上了好生活。一個叫晏苗苗,聰明伶俐的女生,記住這個名字,是因為她還有一個妹妹叫晏葉葉,還有一個弟弟叫晏果果,那些年計劃生育搞得兇,她的父母為了要一個兒子,從種苗苗到長葉葉到結(jié)果果,可以想象付出了多大的決心和艱辛。還有一個男生叫余波,他是一個成績很好的學生,記住他,是因為我們實習結(jié)束離開時,他送了我一個硬面抄筆記本,扉頁還寫了一句話:敬愛的王老師,祝您萬事如意。學生:余波。我?guī)е@個筆記本寫了一本詩,每當看到這個筆記本,我就會記起他,想忘也忘不了。

實習期間是充實的,也充滿著感動。我寫過一則小文。

師生花

朝讀課時,不知誰在講臺上擺了一簇野花,雪白的花骨朵露珠閃爍,散發(fā)出陣陣清香。

這是什么花?我好奇地問。學生七嘴八舌回答,他們也不知道花的名字,每到春天,這花就開放在上學的路上,他們常常把它帶到教室送給老師。

就叫師生花吧!一個學生小心翼翼說道。我抬起頭,整個教室沉浸在花的馨香之中。

一個月的實習轉(zhuǎn)瞬即逝,在我日記本里還保留著我撰寫的一篇發(fā)言稿,記憶中不是我發(fā)言的,因為在班上我不是那種全面發(fā)展的同學,但發(fā)言稿是我寫的。

 

在實習告別座談會上的發(fā)言

用什么語言來表達我們此刻的心情呢?相見時難別亦難,千言萬語涌上心頭,卻又無從說起……

一個月是那么的短暫,它如閃電一晃而過,來不及回首,來不及駐足思考;一個月又是那么豐富充實,它讓我們認識社會、走向社會,提升教學能力,在漫長的人生中,它將是我們記憶中的珍寶。

難忘啊,黃家壩的山小水水!難忘啊,黃家壩的父老鄉(xiāng)親!難忘啊,活潑可愛的學生!更難忘的是與我們朝夕相處、諄諄教誨我們的指導老師。

一個月前,我們匆匆而來,在這陌生的土地上,面對即將進行的全新的教學工作,我們心里滿是惶惑和不安!是你們,伸出熱情的雙手,諄諄的教誨,耐心的指導,熱情的幫助,使我們實習生仿佛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樣親切。

這篇課文該怎樣講,這個概念怎樣才能講得清楚,怎樣輔導學生……你們毫不保留地把擁有的知識和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無私地傳授給我們。我們,我們怎能不感激呢?

一個月,我們這群十七八歲的學生娃,工作沒有方法,教學沒有經(jīng)驗,帶給學校很多麻煩,在此,我們感到深深的內(nèi)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爭做一名合格的老師,為振興山區(qū)的教育事業(yè)而努力奮斗。

再見了,黃家壩的山山水水;再見了,黃家壩的父老鄉(xiāng)親;再見了,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再見了,我們尊敬的老師。

我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

 

那時候,我們有困惑,更多的是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實習期間,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實習要結(jié)束的時候,晏明成老師提出要帶我們實習老師去春游,去看茅尖山(現(xiàn)摩圍山一部分),去看野鵝池。那是一個星期天,我們很早就出發(fā)了,那幾天,晏老師的腳痛風,但他仍然拖著病腿,堅持陪著我們出發(fā)。一路上,他不停地給我們介紹黃家的風土人情和人文故事,至今記憶猶新。

一路山路崎嶇,天高地闊,心情舒暢,我們就唱歌。唱得最多的是電視劇《渴望》的主題歌。那兩年,電視劇《渴望》正火,那時候,電視在我們這些山區(qū)并不普及,連14吋的黑白電視都少,我們也基本沒有完整的看過這部50集的電視連續(xù)劇。然而電視劇的主題歌我們已耳熟能詳,當"悠悠歲月"從嘴里唱出的時候,傳遞出的質(zhì)樸美好和簡單執(zhí)著打動著我們,自己也仿佛成了人生大劇的主角。

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難取舍。

悲歡離合都曾經(jīng)有過,

這樣執(zhí)著究竟為什么?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真誠的生活,

誰能告訴我是對還是錯,

問詢南來北往的客。

……

 

我們就這樣不知疲倦地唱著歌,唱得聲嘶力竭,唱到了茅尖山,唱到了野鵝池,唱到夕陽西下。我們不在乎唱得怎樣,我們只是想宣泄一種情緒。前路漫漫,我們何去何從?這種情緒,既有對進入社會的困惑,更有對未來生活的渴望。

 

(王 東: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尋找知青楊春花》《為什么是洋人街——兼談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發(fā)展之道》等作品。)